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家动态

历史的跨越——当代河南美术发展简况

2022-09-05 22:08:31 来源:大河艺术网
字号:

  历史的跨越——当代河南美术发展简况

  文/常平安


  河南美术历史辉煌,河图洛书、仰韶彩陶、殷墟甲骨文、南阳汉画像砖(石)、龙门石窟雕像及朱仙镇年画等,都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宗炳、吴道子、荆浩、武宗元、郭熙、李唐、张择端等堪称彪炳千秋的艺术大师。然而,自宋室南迁,文化中心转移,曾辉煌无比的中原美术也陷入低谷,足有八百余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美术才开始复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中西笔法相结合表现黄河并被誉为“黄河老人”的谢瑞阶,我国早期版画重要成员后转事国画创作的马基光,以写意花鸟独树一帜的贺志伊、叶桐轩、李自强,还有人物画家吴懋祥、史正学,山水画家龚柯、郑玉崑,以及由外省美术高校毕业分配或回到河南工作的版画家陈天然、王威,油画家曹新林,国画家丁中一等一批学者型画家,教学、创作并举,为河南美术撑起一片蓝天。然而,由于那时对外宣传、交流不够,他们在全国也少有影响。尽管其间有谢瑞阶的黄河系列和人物画作品数次在全国美展中亮相,却有一枝独秀之嫌,难以形成大的气候,因而也不可能实现河南美术的振兴。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河南美术也在同步发展。总体而言,随着中国文艺的复兴,河南美术呈现上升发展趋势。此间,一些有思想、有抱负的艺术家开始反思,并探索振兴河南美术的新途径。进入80年代,河南美术终于迎来历史机遇和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河南美术出现“井喷”局面,入选作品80件,11件获优秀奖,其中曹新林的油画《粉笔生涯》和王宏剑的油画《奠基者》双获银奖,谢冰毅的中国画《黄河之秋》获得铜奖。至此,河南美术打了个翻身仗,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使河南美术开始由下游跻身中游行列。

  20世纪80时代,中国画坛风云变幻,随着对“文革”美术的反思,全国掀起了改革中国画的声浪。受“八五新潮”的影响,美术界不少人认为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寿终正寝,甚至主张“先要割掉这根毛笔”。然而,10年之间,中国画不仅没有衰退,而且坚持传统的“笔墨精神”,踏着历史的足迹坚实地向前迈进。80年代末,美术界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引发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弘扬。从总体来说,80年代是充满困惑、思考和争论从而也是活跃、纷乱和无序的10年。不过,正是有了谢瑞阶、陈天然、王威、吴树华、李自强、曹新林、丁中一、李伯安、方照华、马国强、王宏剑等一批俯首劳作、开拓进取的画家们的努力和奋争,才使河南美术以稳健扎实的姿态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的快车道。进入90年代以后,艺术家们开始以冷静的目光和理性的思考来分析画坛上曾经发生的一切,反思80年代在理论与创作上的得与失,并重新审视20世纪河南美术走过的道路和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明确未来的走向。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并通过中国美协会员培训班的学习,艺术家们更加心明眼亮,也更坚定了为人民而创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理想。

  40余年来,河南美术的发展可以这样表述:20世纪70年代末的反思与展望,80年代的活跃与纷乱,90年代的反省与奋进,21世纪以来的求索与再创,从而逐步摆脱了封闭、落后与保守的局面,步入了美术大省行列,并向着美术强省挺进。

  就中国画而论,河南的人物、山水、花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态势。河南的人物画家,大都受过学院教育,有着严谨扎实的造型基础和较强的表现能力,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涌现出了像丁中一、李伯安、马国强、袁汝波等一批卓有建树的水墨人物画家,加上调离河南在北京声名鹊起的王颖生、张江舟、陈钰铭等,共同组成了中国人物画的“豫军”方阵,令画坛瞩目。尤其是李伯安,他不求闻达,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历时十载,创作出了人物画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及一系列水墨人物画。《走出巴颜喀拉》高1.88米,长120米,以其深刻的立意、恢宏的气势、繁复的构图、精湛的刻画和独具个性的笔墨语言,震撼了中国乃至世界,此作也被列入经典作品之列。作为艺术的殉道者,李伯安也被誉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力和最纯粹的中国画家。李伯安不仅是河南画坛的骄傲,也是中国画坛的骄傲,他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正是我们为振兴民族大业而提倡的“工匠精神”。因此,李伯安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意义。

  山水画方面,队伍大,实力强,老中青形成层层梯队,在全国彰显着不凡的实力。谢瑞阶、陈天然、龚柯、王威、郑玉崑、丁中一等老一代画家成绩斐然。自称“黄河老人”的谢瑞阶,其山水画以黄河为主要题材,注重写实,笔墨雄浑,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笔墨的精华,又创造性地吸取了西画中的透视、明暗等技法,作品气势磅礴、笔力雄健、写貌传神,在中国画苑中独树一帜。丁中一的山水画简淡明静、格调高雅。尤其“简”,可谓惜墨如金、线简意赅,在中国画坛堪称独步。一批中青年画家如何家安、谢冰毅、李明、桂行创等,多以中原大山和黄河为主要创作题材,以写意为主的创作方法,以大山大水大场面为主的选景,以及在书法基础上追求笔墨意趣与力度等方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步入国内名家行列,并与一批实力雄厚、活跃非常的青年山水画家,形成中原画坛的一道绚丽风景。

  河南的花鸟画阵容庞大,从连续举办20余届省展的情况看,一年一个新台阶,并有不少画家如李自强、王绣、文柳川、连俊洲等在组织和创作上齐头并进、在国内崭露头角。同时,还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尤其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河南入选34件,获奖8件,是入选数量及获奖率最高的省份。

  我省的工笔画经过多年的潜行与跋涉,已走出低谷,呈现繁荣景象,形成与水墨写意并驾齐驱之势。马岭、韩学中、杨健生、陈文利、宋彦军等一批中青年画家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摆脱思维惯性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实践中,他们在注重色彩语言自身丰富性的基础上,使其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物理光色,使其形不恪守传统教义上的造型法则,着重表达主体的心象之色、心性之形,实现了工笔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总之,我省的中国画队伍及创作实力,呈现空前发展和繁荣局面。

  2001年年初,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的旨在对20世纪中国画发展道路进行回顾与总结的“百年中国画展”,是中国画界在1949年以来的一次最权威的检阅,谢瑞阶、李伯安、马国强、谢冰毅、桂行创的作品入选,这是河南当代中国画水平在全国得到认可的标志性事件。而就在此前的2000年10月底,河南省美协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河南中国画展”,这既是河南中国画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走向全国的一次冲锋,更是迎接新世纪的一种姿态展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瑞林观看展览后评价道:“河南是美术大省,画家队伍比较整齐,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都达到了相当高度。画风朴实,不空不浮,这在当今浮躁的画坛实属难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籍美术理论家翟墨称:“河南能拿出这么一个中国画展览,可以说是其前所未有的。过去,河南是书法大省,现在可以说是美术大省。河南画家的创作状态、心态比较平稳,路子比较正,也比较持中,发展势头很好。”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每年一次全省规模的中国画展,充分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热情,创作实力明显提高,对外展示的信心也更强烈。2008年1月,“河南当代国画优秀作品晋京展”在全国政协多功能厅隆重开幕,10名代表河南水平的国画家在首都一展风采。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贾庆林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首都的专家们对画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果说河南的中国画日益受到关注的话,油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欣喜。多年来,有计划、有组织、多形式的展览,频频进京亮相,多达20余次。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省美协以“油画中原”为品牌,组织庞大的油画家队伍,先后在郑州、洛阳、安阳、许昌、漯河、信阳等地采风、写生、创作、展览,并于2018年1月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油画中原——十年回顾展”作为这项活动的良好总结。正如河南省文联主席邵丽所言:“‘油画中原’活动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良好影响,已经成为河南美术界的经典品牌和靓丽名片。”

  总之,自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佳绩以来,在此后的多次全国大展中,河南油画频频摘奖,以方照华、曹新林、王宏剑、段正渠、段建伟、毛本华、左国顺、李运江、刘杰、丁昆、李建中、王刚、刘剑伟等为代表,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老中青油画创作队伍。尤其是王宏剑,自其《奠基者》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之后,《冬之祭》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获得最高奖——优秀作品展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其《阳关三叠》以突出的优势征服了评委,荣获金奖。这一奖项的获得,实现了河南在历届全国美展中金奖为零的突破。王宏剑的油画,从内容到形式,从感情到表达,从意蕴到外延,都深刻地透射出一种中国精神,都自然地迸发出一种中国味道。

  版画方面,在老一辈版画家刘岘、沙清泉的影响下,我省版画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前挺进。陈天然、王威的创作直至20世纪80年代,并分获“鲁迅版画奖”;李小然、刘建友至90年代,仍青春焕发。陈天然的版画创作,始终坚持“土地、家园、乡亲”这一不变的主题,因而他被誉为“痴情乡土的歌手”。他的作品朴实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真正的田园牧歌式的,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如今,中青年一代版画家如张松正、程兆星、梁越、肖宏德、马勇、张伟元、郝彦杰等充满创作激情,以不同的风格和面目活跃在方兴未艾的版画园中。

  雕塑方面,卢波的《好喜欢》、李大鹏的《克隆羊》、崔国琦的《黄河谣·一方水土》等在全国美展中皆获大奖。吴树华的《炎黄二帝》巨型雕像历经十余年,几易其稿,终以雄伟的气势屹立在郑州境内的黄河之滨,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标志性雕塑,并以其深刻的内涵、完美的造型、恢宏的建构,成为雕塑史上的经典作品。同时,一批中青年雕塑家如张松正、马亚飞、魏小杰等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国内雕塑界崭露头角。

  河南水彩、粉画家队伍以大专院校师生为主体,社会责任感及文化修养决定着他们创作的风貌和品位,他们的人格与作品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多表现中原这片黄土地上的风情变幻,忧患意识强,朴实、真诚,且不乏诗情画意。这支队伍中,以白荻、王敬贤、王彦发、张复乘为老一辈领军人物,以李意淳、毛娜、马明松、王圣松等高校教师为中坚力量,形成了河南实力雄强的水彩画创作队伍。尤其是在2005年由中国美协主办、河南省美协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中,作为东道主的河南,选送作品300余件,入选27件,获奖6件,仅银奖就有2件(本次展览无金奖),各项皆排全国第一位。评委们一致认为,河南是靠实力征服了评委,没有因为是东道主而有所照顾。诚然,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既展示了河南水彩、粉画的创作实力,也给更多从事水彩、粉画创作者以极大鼓舞。

  另外,我省在艺术设计、漫画、宣传画、连环画、插图、年画、综合材料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还取得骄人成绩,特别是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王雷的《文化中国· 大明》、丁志伟的《寻找焦裕禄》等综合材料分获铜奖,王泽培的漫画《查一惊百》获得优秀奖,使河南在小美术种类方面打了个翻身仗。

  对于河南美术,不可忘记的是,那些早已离开河南的李剑晨、魏紫熙、秦岭云、卢光照,后来进京的王颖生、张江舟、陈钰铭、段建伟、段正渠、王宏剑、何家安等享誉中国画坛的著名画家,以及马克、翟墨、夏硕琦、刘晓纯、徐恩存、殷双喜等在京的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他们都以突出的成就,影响和呼应着河南的美术发展。

  河南省美协的美术理论工作,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准备,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理论委员会,王乙丙、毛本华、宫大中、常平安等一批理论家,挖掘历史渊源,关注美术动态,结合创作实践,重视理论研究,使相对薄弱的河南美术理论建设得以健康、快速发展。河南省美协主办的《美术交流》(后改为《河南美术年鉴》,内刊)、河南省书画院创办的美术内刊《海特画舫》、中原书画院创办的《中原书画报》,常平安创办并主编的《美术学刊》,都为研究、推介、宣传河南画家,弘扬河南美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美术学刊》,是河南唯一公开发行的美术刊物,填补了河南美术史的空白,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河南的画家逐渐改变了过去保守、封闭的观念和意识,不少人走出河南,走出国门,举办展览,加强对外交流,切磋技艺,展示风采。21世纪的前十年,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开展“中原文化全国行”等一系列活动,特别是自2016年开始的“中原画风全国巡展”,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先后在首都北京、山西太原、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四川成都、新疆乌鲁木齐、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甘肃兰州、河南郑州展览,并计划在10年内走遍全国。每到一处,河南的美术作品都给当地观众留下良好印象,同时也受到专家们的好评。一次次极具创意、格调高雅的艺术精品展示,都代表着河南美术创作的最新最高成就,勾勒出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体现了独特的中原美术风貌和中原文化精神,给全国美术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美术界为了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出了构建“中原画风”品牌的设想。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建立地域性艺术流派的基础和需要,是文化意识的觉醒,标志着我省一种新的艺术理念的确立。尤其是最近几年,河南的美术家们已经渐渐从原来游移不定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将目光投向了浩瀚博大的中原文化,转向了对传统的重视和研究,特别是对于唐宋文化艺术的挖掘和研究,从中原文化这一母体的深厚积淀中寻找自己的坐标和方向,已处于主动觉醒的状态。“中原画风”旨在挖掘、复兴中原古代绘画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传承唐宋画风,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重视写实,深化写意,以线造型,笔墨并重,南北兼容,刚柔相济。这是在河南几代画家的长期创作实践和艺术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即在创作思想、艺术理念、绘画技巧上互相影响,并达成注重传统、注重生活、注重创新的共识。诚然,河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中原画风”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中原画风”的特点可概括为八个字:传统、生活、创新、中正。传统和生活是解决源流问题,创新和中正是指方向和风格问题。这八个字是对正在逐步形成的“中原画风”基本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的高度概括。而上面所实施的“中原画风全国巡展”正是这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积极展示。“中原画风”的形成,乃是我们这一代画家的社会责任,也是弘扬中原文化的责任。目前,我们倡导“中原画风”,并为打造“中原画派”而努力,实际是对实施“中原崛起”的贡献和补充,使“中原文化”这一概念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与此同时,河南美术产业发展迅速。驰名中外的开封朱仙镇年画在保留其传统经营方式之外,不断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力求有新的突破。以牡丹花为主题、牡丹画为载体、经营为主导的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的“中国牡丹第一村”,保持了数十年的发展势头。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的“画虎第一村”更是闻名遐迩,并受到中央领导的热切关注。画虎村已有500余人从事绘画创作和销售,年产值最多时过千万元,许多农民画家由此致富。另外,漯河市舞阳县的农民画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他们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法在国内农民画中独具特色,一些作品被选为公益宣传画展示到全国的大街小巷。

  总之,河南美术呈稳步发展趋势,近几年来则显现蓬勃发展状态。但是,也要看到:1.河南画家的创作思想还不够明确,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比较模糊,受市场的影响,创作心态不稳定;2.对绘画性、技术性问题研究还不够深,缺少绘画语言的独特建树;3.少有在河南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家和精品力作;4.美术理论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甚至轻视理论研究的情况比较突出;5.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虽然人才交流实属正常,但大量的人才外调,势必影响地区的整体实力。另外,各个画种的发展也不平衡,这也会影响河南美术的整体发展。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她的辉煌与灿烂充实于中华文明之中。中原文化是一种多元而又自主的文化,以我为主并进行融合和创造是中原文化的根本所在。中原文化的崛起和繁荣更是国家实现中原崛起发展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想见,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有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有一大批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只要能够重视创新,与时俱进,河南美术发展将更有希望。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美术稳定中求发展,调整中求突破,围绕河南美术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除前面提到的一些外,为了挖掘已故艺术家的宝贵遗产和展示健在老艺术家的创作成就,分别举办了刘岘、沙清泉版画展和王威、丁中一、陈天然、李自强作品展。同时,为了激发和推动青年画家的热情、发现和推出美术新秀,还举办了两年一届的“河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现已举办六届。同时,为了刺激和推动河南美术家们的创作积极性,展示河南省美协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我省自2008年以来,先后承办了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展,以及“际会中原——全国著名画家作品邀请展、“首届中国(郑州)水墨艺术双年展”等。这几次展览都属国内首届,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受到中国美协领导和参展作者的高度赞赏。特别值得称道的是,2012年5月11日上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来自全国的代表当代中国最高水准的130余位画家像电影明星一样走红地毯,并接受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亲切接见。中国美协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采风写生活动”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尔后,画家们分四路到河南各地采风写生。通过此次活动,各地的画家们进一步了解了河南,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大大激发了河南画家的艺术思维和创作积极性。目前,河南美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河南会真正以一个美术强省的身姿立于中国画坛。

  (常平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注:此文无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大河艺术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有书面授权者,转载此文需注明来源,不允许更改任何文字和标点符号。



编辑:方小远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