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家动态

如何发挥河南省书画院在建构中原画风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022-09-05 21:42:33 来源:大河艺术网
字号:

  如何发挥河南省书画院在建构中原画风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文/李明


  河南省书画院成立于1986年3月,是集中国画、油画、版画、美术理论、书法等于一身的综合性书画院,也是河南省唯一的省级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隶属于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书画院建院35年来,汇聚了中原地区一批具有较强思想觉悟、较高学术水平、过硬实干精神的专业创作人才,他们筚路蓝缕,潜心创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全国美展中,不断地摘金夺银,为中原美术赢得荣誉,为中原美术的腾飞立下汗马功劳,为中原画风的创建起到了核心引领作用。

  凝聚和培养专业人才是河南省书画院的根本

  一个画院,尤其是地方画院,是否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全国画坛拥有一席之地,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批重量级的艺术家。河南省书画院从建院伊始,就广揽英才,当时活跃于中原画坛的一线艺术家、在全国美展获奖的中青年艺术家大都先后进入书画院,真可谓众星闪耀,人才济济。首任院长陈天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他以淳厚质朴的创作手法,描绘了豫西乡村、黄河两岸勤劳农民的劳动生活,被誉为“中国华北乡村歌手”;第二任院长张海先生,凭借卓越的组织能力,力推中原书风在全国崛起,独创“草隶”闻名于书坛,曾当选中国书协主席;第三任院长曹新林先生,以油画《粉笔生涯》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而享誉画坛,至今仍宝刀未老,佳作频出;已故画家李伯安先生曾以其代表作《日光峁上》荣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20世纪90年代,他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创作出百米水墨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被美术界誉为20世纪末最具震撼力的中国人物画作品;王宏剑先生从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不久,即于1984年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此后屡有佳作在全国美展中产生重要影响,直到1999年,《阳关三叠》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实现河南省在全国美展金奖零的突破,为中原油画赢得至高荣誉,为河南的美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多年以来,王宏剑先生立足中原,以具有浓郁现实主义精神的史诗般的油画巨作在国内外影响广泛,成为从中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代表性画家;同样从河南省书画院走出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油画家还有段正渠先生,其油画作品《红崖圪岔山曲曲》荣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一跃而为画坛瞩目。他笔下的晋、陕、豫黄土高原质朴厚重,也不无苦涩,但充满温馨。他专注于探索人与土地关系,是一种相当自信的创作定位。新千年以来,河南省书画院还向北京中华女子学院输送了油画家毛毳,向中国艺术研究院输送工笔人物画家韩学中、宋彦军,向中国国家画院输送了书法家胡秋萍等。

  目前,吴行、张建才、周斌、姜宝平、乔延坤、殷全增以及李明、桂行创、连俊洲、李健强、王根生、梁越、刘剑伟、焦保峰、郭建明、周祥等一批代表着中原书风、中原画风的优秀中青年书画家,经过多年全国书展、全国美展的锤炼,已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河南省书画院的中坚力量,他们必将承继着书画院的光荣传统,创造河南书画事业新的辉煌。

  同舟共济建构中原画风

  河南省书画院的艺术家,尤其是国画家,有一个共同的追求,他们始终把自己的艺术创作植根于中原深厚的文化沃土中,从黄河、黄土、太行山、嵩山、大别山中汲取天地之灵气,接受万物之滋养,从而培养出厚重、博大、中正、质朴的中原气象。这种渐次形成的创作传统,也在不断引导着河南美术创作的风气和创作核心价值的取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近百年的不屈抗争,抵御外侮,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建设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一个欣欣向荣的共和国使得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文化的复兴和繁荣也应运出现。以谢瑞阶、李剑晨、魏紫熙、马基光、贺志伊、叶桐轩等为代表的河南省老一代美术家,以他们高超的绘画技艺使得中原国画在全国拥有一席之地,确立了中原国画的基本面貌,同时也开创了中原画风的现代形态。那一时期的河南画家与新金陵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多有接触和交流。“文革”开始后,饱受冲击的画家有些出走,有些离世,中原画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一度成为泡影。而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崛起的代表人物中,亦不乏出身河南的画家。

  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批年龄相近、志趣相投、毕业于专业美术院系并大多师出同门的中青年画家,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奠定了当代河南美术在全国的地位,彰显了中原美术尤其是中国画的创作实力,并为中原画风的形成做出了各自艰苦的努力和有益的尝试。而河南省书画院的画家正是这一创作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他们以自己的不俗表现,成为倡导中原气象,建构中原画风的中流砥柱。

  画风、画派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绘画演进样式,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内在发展规律,一千多年来都是遵循着自身的逻辑成长的。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这一建构完善相对封闭的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的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经过百年的碰撞挣扎,交流融合而逐步确立了中国画的当代面貌和体系。21世纪以来,新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使得当代画家中的有识之士在正本清源、回归本土文化这一思路下,试图重新解读古典绘画、古典画论的精神内涵,重新建构当代中国画风、画派体系。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之下,重新探究和梳理中原古代、主要是五代、北宋时期的古典画风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了。

  众所周知,五代、北宋时期的中原绘画,经过隋唐时期的演进和积累,到了五代、北宋时期获得井喷式的爆发,古典绘画在这一时期所达到的高度是其后历代难以望其项背的。以开封为帝都文化中心的中原王朝经过200余年的经营,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几达登峰造极之境。北宋初年,规模最大、最健全、最规范的翰林图画院的建立,使得画院各项制度、功能得以确立和完备。明确的职官设置,规范的转徙升迁制度以及给予画家的社会地位、优厚的生活待遇等一系列有效机制,加之皇家的提倡和大力引导,北宋绘画艺术的成就遂超绝古今,成为中华文化亘古的高峰。荆浩、关仝、李成、范宽、郭熙、李唐,大师巨匠,灿若星辰。《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彪炳史册。

  “中原画风的复兴,主要就是对五代、北宋中原绘画遗风的传承与拓展。换言之,就是北派山水精神在现代中国画格局中的激活与重光。其策略是借古开今,在遥承古典正统北派山水画风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合一,以此形成包前孕后的开创性画风。”张晓凌先生以一个史论家的高超眼光,洞悉了中原国画发展的内在规律,言简意赅,切中肯綮。

  中原画风经过河南老中青几代艺术家近三十年的努力弘扬,如今已呈蔚为壮观之势。中原画风这一概念的形成,更是河南众多画家、学者精心培育、着意打造与集思广益的结果。如今的中原画风已成为河南美术界的一面旗帜,一个著名的地域文化品牌。如何把这一浸润着千年文脉传承、有着鲜明中原艺术基因的地域画风,赋予新的内涵和当代特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层面,应该是中原国画家的使命和担当。

  各展其能打造中原美术高地

  作为河南美术的专业团队,坚持艺术创作的“二为”和“双百”方针,坚持专业性、学术性,唱响主旋律,出作品、出人才是书画院的办院方针。新千年以来,书画院的画家们始终能够遵循这一方针宗旨,在深挖中原传统精髓的同时,不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们的足迹遍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雄伟的太行绝顶、苍凉的黄土高原、原始的西部秘境都留下了他们写生采风的身影。他们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沉实投入,有的甚至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面对画坛纷繁和多元的格局,他们不随波逐流,定力十足,在冷静地对中原地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的同时,坚持自我,重视创新,在建构中原画风、打造中原美术高地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作为中原画风建构的核心和主体,中原国画的创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以河南国画人物、山水为例,阐述其对中原画风当代性和开创性的贡献。

  李伯安先生在河南省书画院工作时间不长,54岁英年早逝,前文已总体评价他的艺术成就及对中国人物画的贡献,这里再次着笔主要是论述其人物画风的影响力,对当代中原画风建构的重要作用。

  李伯安先生是1949年以来,河南涌现出的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人物画家,他是依靠个人的天赋和勤奋,由河南大学美术系培养出来的本土画家,他的成长和成功对诠释中原画风当代语境的开创性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冯骥才先生说《走出巴颜喀拉》给他带来“永恒的震撼”,“他把水墨皴擦与素描法则融为一体,把雕塑的量感和写意的挥洒混合无间。水墨因之变得充满可能性和魅力无穷。在他之前,谁能单凭水墨构成如此浩瀚无涯又厚重坚实的景象!”还有人赞叹道,“李伯安作品造型的复杂,功夫的精湛,工程的浩大以及技巧与风格的全新创造,都令人钦佩不已。”“他以表现中华民族‘风骨’为自己艺术的灵魂。”

  这种技巧与风格的全新创造,正是中原画风的当代语言,而这种全新语言的创造更得益于中原传统的滋养。从李伯安百米长卷飘逸的长线和稠密错叠的衣纹中读到了“吴带当风”的优雅,读到了《朝元仙仗图》《八十七神仙图》的皇皇气象与磅礴气势,作为吴道子、武宗元千年后的同乡后辈,李伯安的作品极好地展现了中原画风的当代样式。

  李伯安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千年积淀,终有其辉煌一刻。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出“一位罕世和绝代的画家”(冯骥才语)。活跃于中国当代人物画坛的河南籍画家如陈钰铭、张江舟、王颖生诸先生都具备同样的才智与水准。坚忍执着、勤勉苦干的中原精神也始终贯穿于他们的作品之中。

  李伯安先生立足中原博采中西之长,以生活为源泉所创立的水墨体系,体现出中原画风的当代属性,其影响深远。河南省书画院的写意人物画家王青剑,多写豫东新农村朴实的农民形象,关注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内心世界的表现。工笔人物画家王根生2005年调入河南省书画院,其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工笔画大展中获奖,近年来多次深入林州写生,开始投入红旗渠精神题材的创作,为当年修渠英雄造像。

  最能体现中原画风特点与气象的应数河南的山水画创作。前文已提及画派、画风是传统绘画概念,在新时期大的文化背景下,各地画派、画风的不断涌现,是当代美术大繁荣大发展的显著特点和突出表现,是对近百年来中国美术舍弃传统、全盘西化的挑战,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具体体现。中原画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横空出世的。中原画风的提出与建构,对于河南的中国画事业具有开创性与转折性意义,它的开创性在于试图重新建立起与中原古代优秀传统连接的桥梁,以期得到传统的滋养,使当代中原画家能有所依靠和凭借;它的转折性在于回归本土文化,既是当代中原国画家文化觉醒的具体措施,也体现出中原国画家冲破现有体制的决心和信心。

  河南的山水画创作特色鲜明,整体水平较高,创作队伍庞大,老中青画家梯次合理,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

  首先,中原山水画善于表现大场面、大题材,笔墨并重,浑厚质朴,皆源于五代北宋深厚传统的长期浸润。当代中原山水画家较好地继承了这一特点。谢瑞阶《黄河在前进》,谢冰毅《黄河之秋》,李明《太行浩气》,桂行创《积翠重苍》,李健强《春和景明》以及张一心、周祥《邙塬清逸图》等历届全国美展获奖和参展作品,都是大场面、大题材的具体呈现。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既是中原山水的传统,也是当代中原山水画家的胸襟所在,更是画家渊博学养、忧患意识的自然流露。

  其次,中原地处东西咽喉,南北要冲,为九州之中,其文化的影响力曾辐射四方,中原自古就以开放的胸怀迎天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反映在山水画创作上也是如此,在深谙五代、北宋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广收博采,而成中原画风之崭新面貌。

  目前,以河南省书画院画家李明、桂行创、李健强等为代表的河南山水画界,正经历着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努力弘扬中原画风,引领着中原山水画健康、有序、合理地发展,正是书画院画家的责任所在。因此,多年以来,他们始终调整着自己的创作状态,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写生、坚持创作,并力争在全国美展等重要的展览中获得较好成绩,保持着中原山水画在全国的位置。同时,还付出心血和汗水,组织和主持旨在建构中原画风的各项展览、理论研讨、写生活动,为青年山水画家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尽快脱颖而出,为中原国画赢得新的荣誉。河南省书画院青年画家周祥与张一心合作完成的《邙塬清逸图》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奖。无疑是这种的体现。

  中原画风的建构和弘扬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如何发挥河南省书画院在其中的主体核心作用,则需要每一位画家恪尽职守,积极努力。在当今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河南省的美术事业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弘扬中原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开拓新时代艺术风尚,面向社会生活,尊重艺术个性,出人才,出精品,再创中原美术的辉煌,始终是河南省书画院的办院宗旨。河南省书画院的全体同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为指导,不忘初心,勇攀高峰,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原美术的高质量发展。

  (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


  注:此文无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大河艺术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有书面授权者,转载此文需注明来源,不允许更改任何文字和标点符号。



编辑:方小远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