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家动态

第七届全国画院美展论文 | 白锐: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管窥——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胡抗美导师书法工作室教学模式为例

2022-03-22 22:56:07 来源:大河艺术网
字号:

  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管窥——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胡抗美导师书法工作室教学模式为例

  白锐

  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胡抗美两位导师书法工作教学模式为例, 分别从高屋建瓴的书学观念、启发想象的创作实践、点亮智慧的人文修为、比学赶帮的同道切磋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新时代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便教学工作今后不断取得进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教学模式;传统;创新;人文修为;想象力


  新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艺术专业的高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走出高等院校,成为社会的艺术中坚力量。然而,艺术的魅力不仅吸引适龄的学子,还对众多因年龄、时间等多综合原因而无缘进入高等院校的爱好者们充满吸引力。十多年来,在传统的师徒授受、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之外,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导师工作室教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对年龄、学历、知识背景等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为众多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路径,逐渐成为新时代画院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

  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教学发端于 20世纪 80年代初。作为国家画院的前身,中国画研究院从建院初期便组织老画家开班授课,培养各地美术人才。2004年春,中国国家画院专门成立教学培训部,以院内专业艺术家为基本力量,同时聘请院外著名艺术家,开启了以导师工作室为主导的教学体制,从而使各项工作逐步转入正轨,并迅速取得成效。十多年来,教学培训部先后聘请 60 余位国内颇具实力与影响力的著名画家、书法家设立导师工作室,开办不同层次的高研班、创研班、课题班、精英班等 40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法国、挪威、俄罗斯的 5000余学员在这里深造。经过深造,有相当的一部分学员在观念与实践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不少人还成为各地美术、书法创作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笔者有幸成为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书法工作室的一员、胡抗美导师书法工作室的助教,亲身感受两位导师循循善诱的教学风采与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指导, 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书坛高手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受益良多。在此,笔者仅以亲历者的角度, 谈谈对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成功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高屋建瓴的书学观念

  书坛耆宿沈鹏先生学养丰厚、治学谨严,对于教学也是一丝不苟。针对书法工作室的教学, 沈鹏先生根据多年来对书法美学的研究与思考、对书法艺术的实践和探索,以学者的高度与深度, 提出“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的十六字教学理念。该理念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言简意赅,与时俱进。笔者以为,“弘扬原创”为主旨,“尊重个性”为情怀,“书内书外”是境界, “艺道并进”是理念,四者侧重不同,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同时,传承与原创、共性与个性、人文与技法、艺术与境界,又是相对的,四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十六字教学理念一经提出, 在书法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成为当今书学教育理论中的重要观点。

  与此类似,胡抗美先生极为注重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基本认知。开班伊始,胡老师的第一课都会给同学们醍醐灌顶的启发。第一课主要围绕“写字不是书法”“书法的内容即形式”“技法不是书法的全部”“二王不是书法的唯一传统”等问题进行深入阐释,旨在让大家能立足书法本体, 用多元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思考和认识书法艺术问题。关于“书法传统”,胡老师指出:“书法传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创新从来都是传统延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时代的创新风气、创新成果,经过历史的沉淀和选择,便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传统,传统的源流就是这样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举一个例子,如果唐代书法仅仅停留在临摹抄袭晋人的书法样式,书法史上就不会产生‘狂草’ 这样伟大的艺术。唐人所创造的狂草,对晋人的小草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种创新,但对于宋以后的书法史而言,就是传统的一部分。所以说,如果一种艺术丧失了创新功能,那么传统也就终结, 这种艺术也就该进博物馆了。”经过胡老师颇具理论思辨的“第一课”,学员们对书法艺术有了全新的理解,这有利于师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立足共同的认知,逐步深入探讨书法审美的更多问题。

  无论是沈先生的“十六字书学理念”,还是胡老师的“第一课”,都仅仅是两位导师书学观念的冰山一角,更是书法导师工作室理论教学的小小缩影。两位导师把坚守书法本体,弘扬书法艺术的办学宗旨融入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与此相比,传统的师徒授受较为重视技艺的传授,却疏于系统性理论指导。而高等学校的书法类教学,虽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但由于不同高校,书法教师的学科背景、学术水平良莠不齐,难以与书法工作室的名家导师一比高下。

  二、启发想象的创作实践

  一般而言,导师工作室成员大多具有娴熟的艺术技法与较强的创作能力。那么,这些学员来到导师工作室学习会有怎样的提高?令人欣喜的是,在沈鹏、胡抗美两位导师书法工作室学习后, 很多学员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真可谓是飞跃式地前进。究其原因,主要缘于观念的改变与想象力的挖掘,以及对传统经典法帖的深入挖掘和书法审美认知的全面提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沈鹏、胡抗美导师书法工作室共同遵循的教学理念。如何通过教学,让学员长上想象的翅膀,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艺术天地里飞得更高更远,就需要导师赋予学员展翅翱翔的方法。

  沈鹏先生博学多闻,融通多思,以书法、美术、诗词为基础,旁及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并对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哲学、科技都有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思考。在先生的课堂上, 没有教科书,更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更多地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社会前沿的关注,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对日常小事的觉醒。诸如,霍金的黑洞理论、量子力学理论,第四次引力波,纳米技术,还有邻居装修、寓所周围不断的喇叭声,等等,都是先生思考和创作的源头活水。大约十年前,先生在讲课中特别提到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先生阐述道:“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讲书法家要提高人文思想,提高书法的创作意识、原创精神,但不能说有一些看起来对书法创作没有直接帮助的知识,就没有用。如果我们的整个思想境界提高了,人文意识提高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我们的创作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更为深远的。”【1】说实话, 当时并不能理解这篇简短,充满想象和幻想的小说与书法艺术有怎样的关联。然而随着时间的流淌,阅历的加深,慢慢领悟先生的用心良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造力就是生产力。社会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原创精神。先生希望我们对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所了解,触类旁通, 由文学作品的想象力、原创性以及其中的人文精神,拓展到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中,能更好地诉诸创作与理论研究。

  其实,对书法艺术中的想象力的理解,关键在于对书法传统的理解到底有多么深厚。近几年, 胡抗美导师书法工作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经典法帖的临习。一个书法家要想永葆创作活力,就必须临帖,活到老临到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那么临帖该怎么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点一画、一撇一捺的依葫芦画瓢能不能找到临帖的真经呢?胡老师认为,临帖要注意笔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墨色的浓淡枯湿,从而上升到对笔墨与空白造型的高度去理解。因此, 立足书法形式,理解书法审美规律,体悟经典法帖的形与势,方能真正深入古帖。

  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沈鹏先生特别提出学习书法艺术要“弘扬原创”。原创不是一般性的创造, 而是强调个性的发挥,要求对前人作品有深刻地理解,更好地吸取。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创造, 而是依靠对书法传统的长期浸润和深厚积累,借助深刻的艺术思考和偶发的灵感升华而产生的新艺术理念或艺术技巧。它是在旧有与新生之间,把握书法艺术的新变。在继承书法传统的同时, 胡抗美老师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书法艺术的传统性是永恒的, 书法艺术的创新性也是永恒的。试想,中国书法形制从魏晋以来的手札尺牍变革为明清之际的高堂大轴,依靠的是什么?我们要感谢徐渭、张瑞图、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一大批书家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于对几百年、上千年千篇一律的书写范式颠覆与突破。

  书法艺术发展到当代,已经脱离实用的藩篱,向纯艺术进发。书法艺术面临现代性转型的关键阶段,解放思想尤为重要,在创作理念上要从与实用结合的惯性中解放出来,在立足书法本体的基础上,葆有传统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胸怀,让书写乘着想象力的翅膀,在传统与原创之间找到最适宜的情感表达。

  三、点亮智慧的人文修为

  早在二十年前,沈鹏先生就有深刻的预见,“书法如果远离文化,远离人文精神,便失落了自身,失去了本质。‘专业化’与‘文化’‘人文’是存在矛盾的,‘专业化’促进技巧提高,但书法不仅仅是技巧,还有远比技巧更重要的素质”【2】。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艺术与其他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于书法艺术而言,书外功更重于书内功。

  注重人文修养是沈鹏、胡抗美导师书法工作室的共同目标。两个工作室在开设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课程之外,特别注重安排文史哲相关课程,以期全面提高学员的人文修为,希望学员们从中国古典诗词、古文字学、古代美学思想中汲取养料,更要以广博的视野,从西方美学理论、美术、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中借鉴学习。

  两位导师书法工作室集结国内知名文史哲教授进行授课,让学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享用“人文大餐”。这种“广益多师”的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师徒授受之间不容易实现的,它融合了高等教学中的有益成果,值得称道。但启迪智慧的人文课堂由于课时有限,仅仅起到引领之功,修行的任务便落在学员课堂之外漫长的书法探索之路上。学习书法依靠岁月的沉淀与陶养,超越技法之外的“道”依靠书法家人文素养的逐步提升。《周易》有言,“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书法家人格气质、修养学识不断改善与升华,与文史哲等书外功的积累密不可分,这是文火慢熬的过程, 没有一夜爆红的可能。

  四、比学赶帮的同道切磋

  导师书法工作室的学员一般由国展中的获奖高手或当地崭露头角的书家组成,他们热爱书法, 对书法艺术有深厚的情感,在学习之前,普遍具有较好的基础与功底。在学习期间,同道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也是进步与提高的主要渠道。与高等学院的书法学科、传统师徒授受相比,在这一方面,导师书法工作室具有明显地优势。因为前两者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上具有同质性,而后者汇集国内书坛的优秀中青年书家,思维活跃、视角敏锐。这种同道间的切磋与探讨,跨越年龄阶段、地域分布、知识背景、工作阅历等,极具开放性与多元性,因此,效果更为显著。

  克服了日常工作、照顾家庭与进修学习的冲突,学员们对于难得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劲头十足。他们一方面认真听讲,勤学苦练,反复体悟导师的书学思想;另一方面,谦虚地向同道学习与请教。概括而言,同道之间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途径:举办个展或三五好友联合办展, 邀请同道指点观摩;召开书法作品点评会,同道之间坦诚相见、批评指正;就热点书法问题相约同道, 汇集沙龙,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展开争鸣等。在经过导师书法工作室的学习之后,学员们无论是书法理论的认识,还是实践创作的能力,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目前,他们有的已成长为地方书坛的中坚力量;有的在教学岗位上弘扬书法艺术;有的组织大型书法类活动展览,传播书法艺术; 有的考取高等学院的硕士、博士,继续学习深造;有的提升书法艺术的全面修为,转而学习中国画; 等等。凡此种种,大家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改变,都为书法事业的全面提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总之,以沈鹏、胡抗美书法工作室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根植于悠久而深邃的中国文化传统,禀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以致用、技道两进的原则,既吸收中国传统的师徒传承教学模式,又借鉴国内著名美术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经验,特别是高校研究生教学的经验,是对当前艺术专业高等教育和传统师徒授受的有益补充,取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 更注意导师的口传心授、言传身教,重视导师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除专业技能外,更重视人格培养与知识传授,将笔墨实践与人格修炼、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合二而一。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受众广泛、好评如潮,越来越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推广、研究、学习与借鉴。

  长路漫漫,未来可期。相信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会不断总结经验,贴近当代中国社会对于文化和艺术的需要,扬长避短,锐意进取,通过强化办学理念,提高办学层次,改进办学条件, 完善教学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外聘研究员。)

  【1】沈鹏.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年,第 24 页。

  【2】沈鹏.书法的本体与多元[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年,第 137 页。

  注:此文无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大河艺术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有书面授权者,转载此文需注明来源,不允许更改任何文字和标点符号。



编辑:方小远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