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家动态

第七届全国画院美展论文 | 陈明哲:当代公立画院的历史使命

2022-03-20 20:59:10 来源:大河艺术网
字号:

  当代公立画院的历史使命

  陈明哲

  内容提要:筑基当代中国文艺高峰,需要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优秀美术作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崛起,在中国国力由弊弱走向复兴、强盛,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又日益逼近的国际视野下,在美术创作中弘扬民族主体意识,强调中国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判断,传承与发展中国绘画, 构建中国绘画的话语体系和主体地位是当代公立画院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民族;当代;画院;中国画

  新中国成立画院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当时濒临边缘化的中国画艺术,弘扬民族艺术。一直以来, 公立画院都肩负着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在突出中国美术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公立画院的发展大多数是在不断扩展其功能范围上做文章,有的成立油画院、版画院、雕塑院等,有的成立地方画院联盟或协会,有的开设各类收费性质的培训班, 这些举措与多数美协、美术馆、文化馆功能重复,违背了当初成立画院时 “以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为宗旨”的“初心”。

  中国绘画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绘画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其延续时间之长、传播地域之远、对中华文化影响之深,在我国民族文化形成发展进程中表现得相当突出。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弘扬民族主体意识,在全球化潮流中必然强调中国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判断,因此, 弘扬与发展中国绘画仍是公立画院的首要任务。

  一、坚持传承与发展 弘扬中国传统绘画精神

  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笔墨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绘画中的民族主题意识不断被削弱。晚清之后,伴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没落与外敌的侵入,中国文化发展的自我封闭状态被逐渐打破,从而开始了“被动接受并进而主动崇尚”西方文化的转变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人对西方世界开始由单纯的物质崇拜走向了全面的精神崇尚,由此带来了民族文化自信的丧失。受其影响,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粹的中国绘画成了被批判的对象。康有为、陈独秀提出要改造中国画,首先对“四王”为代表的文人画进行批判,中国绘画就是在这样的笔墨生态下艰难地行走了半个世纪,经历了“融合”“改造”“变革”等一系列探索发展,反而在全球化的共同语境中逐渐消解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公立画院更应该“不忘初心”, 维护传统之价值,强调以自我文化为基础,从传统中寻找中国画创新与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后, 公立画院的设立,不仅保证了民族绘画相对独立的发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转化案例: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化可以发生在传统内在的逻辑体系中,而不是以外来力量为中心、以否定为目的的“革命”或“变革”。画院画家在时代面前开始思考“传统”的有效性和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传统”能不能为当下服务,能不能继续深入和走向未来,而不是与美协、美术馆、文化馆去“抢业务”,成立了多少油画院,组织了多少群展,举办了多少培训班,等等,公立画院有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学术追求,有自己的文化担当和历史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公立画院的画家既清楚地意识到西方绘画的长处,也不否认近代中国在物质文明上的落后,但他们却并不因此就接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已日暮途穷的说法。他们清醒地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准区别开来,拒绝“美术革命者”康有为、陈独秀等人提出的用西方绘画来改造中国绘画的方案。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是并峙世界的两大艺术高峰,正像潘天寿先生所讲: “东西两大系统的绘画,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就如两大高峰,对峙于欧亚两大陆之间,使全世界仰之弥高。这两者之间,尽可互取所长,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这是十分必要的。……在吸收之时,必须加以研究和试验。否则非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和阔度,反而可能减去自己的高阔, 将两峰拉平,失去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又说:“中国绘画应该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绘画如果画得同西洋绘画差不多,实无异于中国绘画的自我取消。”【1】

  中国绘画是世界艺术的高峰,在这一点上,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上海中国画院和广州画院的两位院长都不约而同地把传承与发展中国画作为画院发展的首要任务。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讲:“当今的中国画,推陈出新是主旋律。而所谓推陈出新,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传统和创新始终是画院艺术创作的主基调。中国绘画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心, 以平视的角度,平等的方式,平和的心态对待外来艺术,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中国绘画的国际影响力,确立中国绘画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2】广州画院院长方土也说过:“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说到底,是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时代。在西方文化强势的背景下,画院所扮演的角色显得更加重要。不难发现,假如没有画院的设立,在今天我们的传统绘画就难以得到如此的传承和发展;假如没有画院现有的体制,画家的创作趋向就会跟着外国人的思想、跟着金钱跑,作品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也会随之丧失。”【3】就是坚定走民族绘画之路的黄宾虹也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着和任何来者握手”。

  二、坚守中国画的笔墨底线 走民族绘画之路

  公立画院成立伊始,其首要任务是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在中国几千年的绘画发展过程中,笔墨被赋予愈来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黄宾虹讲:“笔墨精神千古不变。”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代表着东西文化的两个高峰,弘扬与发展中国画是公办画院的使命。中国画的发展是以自己的内在精神统领时代变迁、地域变迁和个体的变异,不断形成新的传统,以不变应万变。中国画的本质是笔墨,对笔墨的坚守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在中国绘画的背后,有着一个足以与西方文化体系并峙的庞大的文化构架,而这个文化构架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生、发展的基础。

  由于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笔墨生态的破坏,中国绘画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评判标准。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画迎来了西方现代艺术更深层次的挤迫和逼压: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艺术的迅速涌入,往后退一步,就和古人拉不开距离,有失去自我价值的危险;往前进一步,又和洋人拉不开距离,也有失去自我价值的危险。这时候,公办画院的职责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的中国绘画审美风向出现了某些偏离,动辄“黑白灰”“点线面”,常常用西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评判中国绘画,导致部分年轻美术家不断跟风:颓废的人物,污浊的色彩,以丑为美的风气在蔓延,作品缺少正大气象和民族精神。笔墨既是形而下的勾、皴、点、染的具体表现手法,又是形而上的个性、品德、学问、修养的综合体现,它承载了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所以说中国画的笔墨是有精神的。“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的关系。”【4】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自信就是民族的自信。中国美术发展的核心就是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以本民族文化精神为基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坚持绘画的民族立场,注重传统绘画独特的精神价值,强调中国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判断, 这样才能在全球化格局中构建自己的美术主体地位和文艺高峰。

  诚如傅抱石所言:“我们必须向外国学习,但不要盲目崇拜西洋。不尊重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5】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传统遗产丰富,艺术成就之高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作为中国人,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民族风格的新成就。中国传统绘画是无尽的宝藏,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内涵,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同样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

  在当代,画家们已经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价值, 而身体力行,坚持从中国画笔墨体系内部寻找创新的可能。他们的创作实践为传统绘画语言向现代审美的嬗变作了具体诠释,努力使传统中国绘画与现代新生活接轨,深入思考如何以个体的精神创造来实现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坚定文化自信 打造中国绘画的精品力作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都需要与时代相对应的文艺作品。当代中国绘画创作应更多地描绘人民群众的生活图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景象,创作思想要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意识,体现时代的审美趋向和人民群众的普遍价值认同。当代的公立画院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去打造中国绘画的精品力作,承担最能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的主题绘画创作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了一批以公立画院的专职画家为主的创作注重民族性的优秀主题绘画作品。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创作意旨,蕴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情的融合,同样也体现了宏大叙事与艺术表达的融洽。其注重传统绘画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民族主体意识的弘扬,最能代表中国绘画艺术水准和精神高度。

  今天的画家同样要面对究竟什么是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之路。真正清醒而严肃的画家,对传统的命运和中国美术的前途始终怀着难以摆脱的忧虑和危机感。当代中国美术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中国绘画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用,新旧不在中西,不在今古,而在传统自身的变革,也正像黄宾虹所说的“用中法非旧,用西法非新”。当代画家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宽广的国际视野,用对传统的坚持来维护中国绘画的民族性,同时,自觉接受外来艺术的融合。“历史上最活跃的时代, 就是混交时代。因其间外来文化的传入,与固有特殊的民族精神互相作微妙的结合,产生异样的光彩。南北朝时的艺术,得外来思潮与民族固有精神的调护滋养,而得充分的发育。唐宋朝时的艺术,禀承南北朝强有力的素质,达到了优异的自己完成的领域。”【6】徐悲鸿、蒋兆和、黄胄等老一辈画家,从西方绘画里吸收一些创作元素,注入人物画当中,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可能。但是,中国艺术的希望,最终还是在于民族艺术的复兴,因此,维护和强调中国绘画保持东方艺术的代表地位,打造中国绘画的精品力作势在必行。

  当代中国绘画创作无论是形式、技术,或者情感的表达都被赋予诸多当代文化的审美特征, 这些作品既适应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时代要求,又强调了以笔墨为本的中国画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正处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艺术家要心中有人民,笔下有担当,创作出更多展现时代风采、讴歌美好生活、蕴含家国情怀的精品力作,并不断发展创新,努力推进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以优秀的作品来标记这个伟大的时代。

  筑基于当代中国文艺高峰,需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绘画作品,这些作品都应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今天的公立画院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画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担负着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等大型创作的重要使命。不通古今,何以言传承发展?不晓中西,何以称民族性的坚持?中国绘画有着独特的中华民族的基因和元素,中国美术家必须有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坚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立场,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观念到手段、从技法到意境的多层面突破,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 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美术作品,如此才能在纷乱的国际艺术思潮面前走自己的民族绘画之路,进而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树立自己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形象。

  (本文作者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

  【1】潘天寿 .《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见《潘天寿谈艺录》[M].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9月第 1版,第 20、21页。

  【2】施大畏. 海纳百川与时俱进——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答主持人问[J]. 《中国画画刊》 2011 年 第 02期。

  【3】方土 . 找准位置 勇于担当——广州画院院长方土答主持人问[J]. 中国画画刊;2014年第 2期。

  【4】潘天寿著 . 潘天寿美术文集[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年 6 月第 1 版,第 155 页。

  【5】马鸿增 . 金陵画派五十年[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第 27 页。

  【6】潘天寿著. 潘天寿美术文集[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年 6 月第 1 版,第 155 页。

  注:此文无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大河艺术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有书面授权者,转载此文需注明来源,不允许更改任何文字和标点符号。



编辑:方小远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