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关于“终身成就书法家”的断想
推荐阅读
“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艺术家作品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展览,它的规模之小,可以说是前所未有:19位参展者,每人一件作品,一共19件作品。规模虽小,但这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重要展览。
书法复兴40多年来,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书法展览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所有这些展览,包括全国展,无一例外都反映的是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书法面貌。而这次的展览则不同,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书法成就。参展者都是经过一个时代的激荡磨砺,在众多书家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所谓“终身成就”,可分为“终身”和“成就”两个层次:首先意味着获奖者在书法领域里奋斗“终身”,获奖者很多人已经仙逝,他们曾经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当代书法事业;其次,他们在毕生的奋斗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艺术成就。这种成就是经过权威的、广泛的、严格的甄选之后认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代表着书法艺术的时代风貌和最高成就。就一个个书家而言,这当然是他们个人的终身成就,但如果把他们放到一起,则毋宁说是一个时代的“终身成就”。
古诗集句 潘主兰
所谓“终身成就”体现在哪里?这个展览从形式上来看,虽然书体多样,作品笔墨精到,个性鲜明,但幅式一般较小,也非本人提供的代表作,也许没有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似乎不如其他展览那样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但在其平静的外表之下,潜藏着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隐含着一代书法学人为守护书法的文化身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这是特殊一代的书法艺术家。他们经历了近代文化大变革。在长达数千年的华夏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独有的方块汉字以及由此产生的书法艺术,是这种文化的一个独特而显著的标志。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书法也只有附丽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充分彰显其艺术价值。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文化身份,一旦失去了这个身份,书法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书家,无一不是学者、诗人、文学家;甚至书法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成就,或者只是其主要成就之一。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要求今天的书家都是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但作为对书家的起码要求,除了过硬的技法之外,还应当有相当的传统文化修养,简言之就是文化加技法。这里所谓的“文化”是广义的、宽泛的,既不是指学历,也不是要求必须是某一领域的一流专家,而是具备较为全面的文化素养,广积博识,融汇古今,对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从而做到以文养书。然而遗憾的是,当今有些人号称“书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素养,被人们讥为“写字匠”。
近世以来,欧风东渐,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巨大的冲击。于是,在学科重新构建整合的过程中,书法失去了学科定位。在上个世纪初的文化大变局中,有人主张把书法保留在“艺术”的框架内,这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书法复兴,大体上仍然是在这样的格局之下。比如,我们几十年来的众多展览,主要是以“视觉艺术”吸引观众;作者们处心积虑地在展览用纸、用墨、幅式上下功夫,追求字体的过度变形、夸张,无非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我们的高校学科体系,长期以来把书法放在“美术学”之下,学生们整天研究的是线条、造型、构图等等,和传统文化几乎不搭界。不言而喻,仅仅从线条、构图等视觉层面理解书法,是肤浅的;而且和美术丰富的视觉形象比起来,书法的线条、构图也显得过于单薄。书法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依托,在主要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学里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所幸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然有相当一批书家学人,在默默地守望着传统文化的殿堂,他们在从事书法艺术的创作、研究、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书法置于传统文化的观照之下。“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及“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的评选授予,始终秉承以传统文化统领书法的宗旨,把这一书法界的最高荣誉颁给那些志在坚守传统文化阵地的书家学人。书法复兴40多年来脱颖而出的这19位获奖者,可以说是这一代书法学人的代表,在守望、传承、弘扬书法文化方面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尤其是我的前辈书家,很多人都不是单纯的书法家,其中有的是学术功力深厚的国学大家,有的是对书法学、文字学有精深研究的资深学者,有的是终生致力于书法文化传播和学科建设的书法教育家、理论家,有的是学养深厚的诗人、学者、文学家。他们多年来,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推进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守护书法的传统文化身份奋斗终身。当然,在这方面贡献突出的人还有很多,但按照兰亭奖的评选规定,只颁给在世的书家,故很多卓越的前辈书家未能名列其中。
新春盛世七言联 欧阳中石中国美术馆藏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把书法学和美术学并列为一级学科。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重大决策。它将使书法从“美术”这一视觉造型艺术的框架下解放出来,重新回归传统文化。这无疑给当代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有鉴于此,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作品展的导向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弘扬传统的书法文化,对于每一个志在攀登艺术高峰的书家来说,都是终生的事业。而且,这一伟大的事业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传承,每个人都是传承链条上的一环。正如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在《展览前言》中所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而这种创造,正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吐故纳新。”所以我们要用毕生的努力,争取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把我们每个人的终身成就,叠加出时代的辉煌!
(张海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
相关链接
“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艺术家作品展”展出
本报讯 寻味经典,品味兰亭。近日,“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艺术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渠厅展出。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之一,也是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艺术家作品的首次集体呈现。展览共展出19件作品,涵盖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既有深沉宽博的碑意古拙,又有行云流水的帖气性情,流露出书法家精深的艺术修为与丰厚的人文学养。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以‘兰亭’命名的中国书法兰亭奖确如曲水流觞一般,将书法的传统文脉传承到这个时代。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奖,而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更是‘兰亭奖中的兰亭奖’,是对书法工作者的最高褒奖。”
此次展览由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担任学术主持人和展览推介人,展出第一届至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潘主兰、启功、王学仲、李铎、沈鹏、欧阳中石、孙其峰、刘江、沙曼翁、姚奠中、尉天池、陈方既、刘艺、孙伯翔、周慧珺及“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称号获得者高式熊、张海、沈定庵、段成桂的代表作。这些德才兼备、成就卓越的艺术家有的已经逝世,有的已是耄耋之年,他们笔耕于书坛,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信念,潜心创作、薪火相传,为新中国书法事业繁荣与文化艺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品味他们的艺术人生,能够从中感受老一辈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感受当代中国书法的正大气象。
(冉丹)
草木春山四言联 张海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郭倩倩
大河头条
本网原创
大河艺术网——河南文艺事业发展参与者、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