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资讯

从“万荷堂”到“老子居”——记恩师黄永玉先生

2023-06-16 00:04:08 来源:水墨丹青画驿
字号:

  北京日报电:

  黄永玉先生子女黄黑蛮、黄黑妮、李洁琴携孙黄香、黄田今日敬告:

  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二O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时四十三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从微信里得到恩师黄永玉先生去世的消息,十分震惊,前一段时间还出席荣宝斋画展活动,不过两个月怎么说走就走了呢。由于先生生前留有遗嘱:不举办任何告别、追悼仪式,现发表此文以示深深的纪念。

  从“万荷堂”到“老子居”——记恩师黄永玉先生

  作者/王凤年

  一

  黄永玉先生长我37岁,属于忘年交,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偶尔看到一本画册,就被画册里面的画吸引住了,那独特的构图,飞舞的墨块,斑斓的色彩,或人物,或动物,或花鸟,或……无不打动着我,于是我便花光了我身上所有的积蓄买下了这本画册,之后反复临摹,爱不释手,直到我79年参加高考考上师范,后来进入鲁迅美术学院学习,依然带在身边,它成为了我绘画生涯中第一部教科书,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如故。直到40年后我才真正有机会走进黄永玉先生的画室。

  那是2004年的夏天,去北京看望刘部长,刘部长是解放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的老干部,平原省成立之初由山东菏泽调到平原省委工作,当时平原省省会驻地在新乡,和利平的母亲是同事,后来平原省撤销,刘部长调到了北京工作,任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离休后任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主席,从事书法事业。

  刘部长在京几十年一直热爱书画,和大家舒同先生、启功先生、栁倩先生、沈鹏先生、刘丙森先生、权希军先生、黄永玉先生、李苦禅先生等相交甚熟。这次来京主要是想通过刘部长引荐一下拜望黄永玉先生。

  盛夏的北京,天高云淡,轻风徐徐,在刘部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黄永玉先生的万荷塘。舞文弄墨、刻木铸铜仍觉不过瘾。黄永玉先生又在京郊矗立起一件巨型艺术作品——占地八亩的“万荷堂”。1997年春节后,移居香港的黄永玉先生和好友几经选址,看中北京通州徐辛庄的几亩地。园子于当年兴建,次年五月主体建筑竣工。这座完全采取传统建筑结构盖起的大宅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住宅或画室,而是黄永玉先生平生最大的一件艺术作品。他亲自设计的建筑格局,以及屋内的桌椅、壁炉、吊灯,等等都在无言地诉说着主人非同一般的艺术品位。

  万荷堂的中心是大殿,也是他的画室,有东西两个院落。东院是一个仿古江南园林式的建筑群,院中间有一方占地两亩多的大荷塘,荷塘里有来自颐和园、大明湖各地上好的品种荷花。每年7月,红花绿叶,是黄永玉先生最流连荷塘的日子。他最欣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不论是在他的经历中,他的绘画中、他的书斋画室万荷堂中,都会得到充分体现。

  从万荷堂大殿后门走出来,穿过庭院就到了黄永玉先生的起居室—— 老子居。乍一听“老子居”,是不是有点自大,其实,这不是黄老自己起的名字,而是吕正操将军代他定下来的。说来其中还有一段故事:那是在黄老年轻的时候,曾在福建泉州住过一段时间,他住处附近有一座庙,庙里种有很多的玉兰花,有一次他禁不住爬上树去摘玉兰花,被一个老和尚看见,叫他下来,黄永玉先生开始时不知道,这个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跟法师讲话的时候满口“老子”,后来被人传了出去,成为笑谈,这次他要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吕正操就旧事重提,干脆就叫“老子居”吧!

  来到老子居,我见到了慕名已久的黄永玉先生,黄老精神矍铄,满面笑容地招呼我们落座。刘部长和黄老寒暄几句之后便向黄老介绍了我的情况和来意,这时我忙向黄老问好并赶忙拿出我早已准备好的画请黄老指教。我手举着画一张张的叫黄老过目,黄老看得很认真并连连点头说好好、不错,笔墨很有味道,意境深远,有自己的个性,路子正,有前途,孺子可教。听了黄老的首肯,内心甚是欣喜,一旁的刘部长赶忙说那你就收了这个徒弟吧,黄老听后哈哈大笑,把烟斗放在嘴里猛吸两口说:什么徒弟不徒弟的,咱们接个忘年交吧,以后常来常往,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年轻人,和你们在一起我也显年轻了,还能多活几年,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我见黄老高兴连忙给黄老敬茶:学生给您敬茶啦,黄老接过茶一饮而尽,算是默许了。从此以后我便有机会时常拜访黄老,请教画道,聆听教诲,切磋技艺。使我的绘画水平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黄永玉先生被称为“荷痴”,不单是缘于他画的荷花多,还在于他画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国画传统讲究“计白当黑”,黄老偏偏来个“以黑显白”,这种反向继承不但使画面看上去主体突出,色彩斑斓,而且显得非常厚重,有力度。有的人认为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水墨山水,一种很清雅的、表现文人出世的气质,但黄永玉先生的画却大多数是浓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经有人说他的国画不正宗,对此,黄永玉说,谁再说我是中国画我就告他,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话。

  黄永玉先生与荷花结缘于十年动乱那些恶梦般的日子,傲然展蕊的荷花显得分外高洁清逸,不仅超凡脱俗、临风亭立的仙骨神韵,给他以绝妙的美感享受。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品性,更成为他逆境中启迪心智的精神支撑,黄永玉一有闲暇就去荷塘赏荷,从用心灵捕捉到用画笔描绘,仅速写就画了八千多张。

  荷花的千般姿态被黄老描摹殆尽,荷花的万种风情被他展现无遗,蕴含了他无限的情思。在他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但是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

  但是黄永玉先生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黄老开玩笑说荷花从哪儿长得,从污泥里面长得,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掺了水的那个叫作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周敦颐说“出污泥而不染”,这是一种说法,某一种情况底下的一种说法。

  黄老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外婆那个城门外就是一个荷塘。小黄永玉出了什么事了、调皮了,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大的脚盆滚到荷塘,自己躲在里头。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一动不动地呆两三个钟头之后,青蛙过来了,水蛇过来了,他仔细地观察它们,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非常丰富。后来黄老开始画荷花,大部分都是从根底下这个角度来看荷花,画的就是当年外婆家池塘里头给他的那种感觉。

  如今在北京家中万荷塘的池水里,黄永玉先生已经种下了来自山东、湖南、广东、北京的各色莲花。实际上画了这么多年的莲花,它们的形态与精神已经烂熟于心,即使睡觉的时候也有“十万狂花入梦来”了。

  二

  黄永玉先生,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农历)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

  黄永玉先生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等。

  这个没念完中学、没有经过系统美术训练的人,却凭着其天生才情和后天非凡的勤奋努力,成为出色的木刻家、国画家、雕塑家、作家和诗人。黄永玉先生一直说自己是一个“文化流浪汉”,十四五岁起就开始了多姿多彩的艺术人生。在生机葱郁的艺术原野上,他的足迹遍及木刻、雕塑、绘画、文学等领域。

  有的人认为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水墨山水,一种很清雅的,表现文人出世的气质,但黄永玉先生的画却大多数是浓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经有人说他的国画不正宗。但黄永玉先生丝毫不把这些人、这些话放在心上,他画画主要就是研究画画,不整天重复地画自己所熟悉的画,他总要想办法画一张没画过的,以陌生的技巧去探索一些题材,或者克服难度,或者克服它色泽上的问题,或者其他的问题,有时要想好多年。黄老的这种可贵的求艺精神时时激励着我,告诉我搞艺术不能重复古人,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重复的艺术等于零,重复的笔墨等于零,重复的人生没有意义。

  三

  2012年春节期间专程去北京看望黄老。正月的北京虽然已过立春,天气依然寒冷,还好,天气晴朗,万荷堂的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枯萎的莲杆横斜在冰面,浅浅的映出倒影,偶尔有麻雀停立在莲杆上。我们一行穿过荷塘来到老子居,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屋里暖气融融,但见黄老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烟斗招呼我们坐在他的对面,我们一一向黄老问候春节快乐,身体健康,然后聊起了家常,当然聊的最多的还是书画艺术。我也是有备而来,拿出带来的习作请黄老指点。黄老仔细看过之后当然表扬了一番,然而还是指出不足之处,黄老的谆谆教导令我受益匪浅。今天黄老高兴,现场创作了起来,铺纸研墨,凝神静气,略加思索,便画了起来。黄老运笔急迟有度,一会儿一幅墨荷图展现在大家面前。黄老的花鸟画《墨荷图》此大写意画的是夏日的荷花,二只白鹤,三朵荷花花瓣,水墨荷叶构成一幅作品。他的荷看上去似乎简单,但却与众不同,很有黄氏独特风格。

  这幅《墨荷图》,观其画面气势饱满,气度不凡,荷韵妙趣横生,给欣赏者的是物象似与不似及水墨蕴含不尽的艺术享受,悦心、悦目。在构图上花叶比例得当,不满不空,寥寥几笔尽显荷之风貌;在笔墨手法上用笔用墨浓烈、笔触大胆,看上去视觉很舒服,有厚重的美感;在色调处理上应用彩墨,水墨淋漓,这是黄老写意画的独有特色,技法无人能比。

  现场亲眼目睹创作和看画册所收到的效果完全是两码事,入室和不入室完全是两码事,能真正目睹先生创作也是艺术人生中的一大兴事。在以后和先生的交往中曾多次亲临画室看先生创作,使我终身受益匪浅。

  四

  2017年春天师妹回深圳路过新乡专程来看我,见面之后在画院谈了很多有关书画及教育帮扶的事。

  师妹从事教育基金工作,任国家关工委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红枫基金秘书长,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要服务对象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我作为一位书画家多年来也做了很多公益事业,这次何不为教育基金会捐赠一批书画,帮扶我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呢,我把我的想法说给师妹,我们不谋而合,想到一起去了。

  师妹走后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组织书画家进行义捐,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书画作品100余副,期间得到了黄老、刘部长的大力支持,刘部长专门寄来了书法作品,并专门为此次义捐义拍活动题字,黄老亲自打电话过问此事。原计划义展期间邀请黄老参加,由于本人身体健康原因,未能成行。

  2018年捐赠作品在深圳进行了义拍,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中我的作品拍卖所得10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了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后来我把拍卖结果告诉了黄老,黄老甚是欣喜,嘱咐我要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黄老的话我时时记在心里。

  作者王凤年简介:

  王凤年,男,1961年9月生于河北廊坊,祖籍山西太原,现居河南新乡 。别署红雨轩、石藤斋、石藤山房,号红雨、石藤。先后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师从于黄永玉、王金岭诸先生。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河南省人大书画院理事

  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客座教授

  新乡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新乡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九德画院艺术顾问

 

编辑:方小远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