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资讯

时代人物 | 王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023-04-12 13:36:05 来源:中国美术报
字号:

  《中国美术报》时代人物

  导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专访洛阳牡丹画家王绣

  If My Friends in the North Ask if I’m All Right, My Heart is Free of Stain as Ice in Crystal Vase——Interview with Peony Painter Wang Xiu in Luoyang

  实为形质 虚溢神采——王绣牡丹主题作品印象

  / The Essence of Forms Forged from the Reality and the Glory Oveflows from the   Void——Impression of Wang Xiu's Peony Theme Works

  富贵天香 纸上花开

  / Fragrance from Heaven Brings Fortune that Blooms out of Paper

  天香如绣——东方艺术的形神雅韵

  / Natural Fragrance Like Embroidery ——The Elegant Charm of Eastern Art

  王绣,1942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洛阳市文联名誉主席,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客座教授,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Wang Xiu was born in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1942. She was graduated from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in 1968. Honorary researcher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Painting; consultant of China Women Painters Association; consultant of Henan Artists Association; honorary chairman of Luoyang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visiting professors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legates of the 12th and 13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member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First Class Artists; an expert who enjoys special allowances from the State Council.

  王绣 国色天香 纸本设色 97cm×180cm 2019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专访洛阳牡丹画家王绣

  If My Friends in the North Ask if I’m All Right, My Heart is Free of Stain as Ice in Crystal Vase——Interview with Peony Painter Wang Xiu in Luoyang

  □ 杨晓萌 王会

  中国美术报:自20世纪60年代末,您从哈尔滨来到洛阳,50余年来观察绘制牡丹,并形成了洛阳牡丹画派中的典型风格。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牡丹的?

  王绣:我从小就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中学期间,得到了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白崇山的指导,跟他学习素描和色彩。1962年,我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现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中国花鸟画家王道中,学习传统工笔画,接受正规的美术基础训练。王道中是中国花鸟画大家于非闇的关门弟子,于非闇擅长工笔牡丹,王道中自然也精于此术,这段学习经历为我后来画牡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牡丹花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与牡丹真正结缘,得益于我大学毕业后,去了有“牡丹花都”之称的洛阳。1968年,我被分配至洛阳文化局龙门石窟研究所,安家在号称洛阳观赏牡丹最佳地的王城公园。在此之前,我并未真正见过牡丹,只是从日常生活的脸盆、茶杯、剪纸上看到过它,总觉得这种花比较俗,像是假花一样。但当我第一次见到牡丹时,简直欣喜若狂,我太爱牡丹了,对它可谓一见钟情、情有独钟,牡丹也成了我这一生幸福快乐的源泉。

  王绣 蟾精雪魄 纸本设色 180cm×97cm 2006年

  中国美术报:牡丹作为花卉题材,是最适合女性来表现的,而您的牡丹绘画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什么契机让您把牡丹作为自己一生的描绘对象?

  王绣: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我与牡丹朝暮相伴,牡丹成为我矢志丹青的寄托。我通过写生、速写、默写、线描等形式,了解牡丹的生长状态与品种风格。这个过程让我领悟到牡丹就和人一样,在风晴雨露中经历从年轻至年老的完整历程。当你人生遇到挫折困难时,看到牡丹再画上两笔,一切负面情绪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在牡丹这里,我找到了内心的快乐,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我觉得把牡丹画好,就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

  中国美术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确,每一届的牡丹盛会,都会吸引大量文人墨客前来交流。而您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也见证了牡丹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王绣:是的。1984年举办第二届洛阳牡丹花会时,有外地人在洛阳举办了一个牡丹画展,当时很多人并没有见过牡丹,所以画中的牡丹与真实的差距比较大。因此,市领导就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在来年的牡丹花会时举办一个个展,向大家展示牡丹的真正风采。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开始为牡丹画展做准备,画的有工笔、有写意,调动我全部的艺术储备,陆续创作出60多幅牡丹画。到1985年牡丹花会开幕式前,我的牡丹画展正式在博物馆的展厅布展完毕。花会期间,日本游客到博物馆参观,被这些牡丹画所吸引。这次交流成为后来“走出去”的一个契机,我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举办牡丹画展,作品也走进东南亚各国。

  王绣 总领群芳是牡丹 纸本设色 45cm×45cm 2002年

  日本须贺川市立博物馆收藏

  中国美术报:牡丹作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早在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就有牡丹的描绘。到了今天,牡丹更成为花鸟画中的重要题材。请您谈谈您这么多年创作的感想。

  王绣:牡丹作为中国花鸟画中的一个专科,同中国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一脉相承。唐代牡丹画科确立,成为花鸟画的主要题材。在牡丹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名家圣手,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牡丹绘画样式。面对这些优秀、经典的绘画艺术,我们应通过认真临摹,学习、汲取前人的精髓,并紧跟时代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我年轻的时侯偏爱俄罗斯油画、水彩,到洛阳之后就爱上了画牡丹。几十年来,我从先贤的画册中汲取灵感,在牡丹花丛中感悟花之精髓。就我的创作经验而言,我认为,写生是当代牡丹专题绘画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植根于现实生活,来源于艺术家的生命体验,好的艺术品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作为艺术工作者,应深入到人民中去,深切地体悟生活。

  中国美术报:全国画牡丹者,以人数论,洛阳最多。因为洛阳是“牡丹之都”;洛阳画牡丹者,以画家论,以您的名气最大。您的牡丹绘画别致清新,极具现代意识;您对洛阳牡丹画群体的培养不遗余力。您的名字与牡丹画,已经成为洛阳的文化名片。请结合您的创作历程,谈谈您对牡丹绘画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王绣:洛阳画牡丹的人多,是基于洛阳本身的文化底蕴。也不能说我名气最大,只能说作为一个多年画牡丹的画家,我的确对牡丹怀有深厚的感情。

  就我自己的创作而言,我以前钟情油画,到了洛阳,为了表现牡丹的天姿国色,我又重拾国画,以写意笔法入手,糅入油画、水粉和水彩画的色彩明暗技巧。在创作过程中借鉴古人,同时试图调和中西方绘画技法,力图对牡丹画的创作进行创新。因为画家不能故步自封,笔墨当随时代,今天的牡丹绘画必须具有现代的气息。

  这一过程一直贯穿我的绘画生涯,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构图的经营、线条的锤炼到色彩的凝练,再到对文人气质的追求和东方神韵的体现,逐渐形成了色彩明丽、水墨交融的牡丹画,开始有了自己的面貌。当然这也是得益于这个开放的时代,一个艺术相对自由的时代,东西方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而画家也可以自由地进行表现。应该说,是时代成就了我,我的绘画是时代的产物。

  王绣 粉紫含金 纸本设色 138cm× 69cm 1997年

  中国美术报:多年来,您以人大代表之责,积极传播牡丹文化,普及牡丹艺术,推动牡丹以法律形式入主国花。以您多年的研究,您认为牡丹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王绣:我国栽培牡丹历史悠久,牡丹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并位居十大传统文化名花之首。

  牡丹寓意丰富,集花王之号、花容之美、花语之吉于一体,其雍容典雅、高贵祥和的形象,代表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着国家繁荣富强,可以完美诠释我国的大国气象。所以我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一直呼吁尽快以法律形式将牡丹确定为我国的国花。2018年3月,我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提交了《关于将牡丹确定为我国国花的建议》。即使现在已不再担任代表,我依然关注牡丹文化的传承,并尽我所能,为此贡献力量。

  中国美术报:您一直从事文博工作,绘制了大量考古文物的彩色摹本,这在缺乏彩色胶卷进行考古现场摄影的年代,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在您看来,文物写生的意义是什么?

  王绣:在文博系统工作的几十年间,我有幸参加了洛阳东周王城战国车马坑、四座汉代壁画墓、隋唐洛阳城含嘉仓与天堂遗址、元代白马寺住持龙川和尚墓等考古发掘工作,临摹、绘制了大量考古遗迹、遗物图像,这为今天洛阳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不仅仅是文化,是历史、是文物,还蕴藏着一个广阔而绚丽的世界。文物本身是有生命的,在绘制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时空,和它们对话、交流,体悟文物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正因为如此,我多次拒绝调动工作,我爱博物馆、爱文物、爱考古。 王绣 春艳 纸本设色 69cm×46cm 1990年

  中国美术报:在文博界,让文物流动起来,价值得到充分利用,您是位先行者。请结合您的经历,谈谈我们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王绣:1981年,我在湖南参加一个学习班,同班来自广州、佛山的文物专家提出,想让洛阳的唐三彩文物前去交流。那时全国的博物馆文物很少交流,因为有顾虑,文物如果损坏怎么办?安全如何保证?我就说:“我负责。文物如果有任何闪失,我愿意接受处罚。”经过多重沟通,1983年,我们带着最具代表性的洛阳唐三彩文物前去广州、佛山两地交流,举办“洛阳唐三彩展览”,并大获成功。随后相继到全国巡展,后来,洛阳博物馆的文物又走出了国门,赴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

  我认为,文物不应该深藏密室,而是应该通过展览和交流,让后人通过文物,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沧海桑田。这是文物本身的价值和使命。

  王绣 富贵吉祥 纸本设色 300cm×600cm 2013年

  中国美术报:应该说,您的牡丹画是从洛阳起步的,千年帝都的丰厚底蕴涵养了您的品格,姹紫嫣红的牡丹熔铸了您的画魂;而您也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来创作牡丹绘画,继承和发扬牡丹艺术。可以用王昌龄的诗句来概括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绣:多年来,承蒙各界领导、师友的厚爱,我的牡丹画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遗憾的是,我感觉,无论我用什么样的妙笔,即便倾尽人生几十年的岁月,依然难以穷尽牡丹的高贵典雅,画不尽牡丹的富贵雍容。

  2013年,洛阳博物馆专门为我创建了一个永久性的陈列馆——王绣牡丹艺术馆,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极高的荣誉。我无以为报,只能用自己的绘画艺术,来答谢各界对我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今年,这个艺术馆又进行了升级改造,正值第40届洛阳牡丹艺术节之际,洛阳博物馆计划办一个大型的牡丹画展,向大家全面、系统地展示洛阳的牡丹绘画艺术。此次展览将展出我从艺60余年来的艺术创作,其中包括我早期的水彩、写生,以及来洛阳后从事牡丹专项创作的代表作品。我曾经在讲话中说:“正如牡丹把它的美丽献给了人间,我要把最美的牡丹绘画,献给喜欢牡丹的国人。”■

  王绣牡丹主题作品印象

  实为形质 虚溢神采

  ——Impression of Wang Xiu's Peony Theme Works

  The Essence of Forms Forged from the Reality and the Glory Oveflows from the Void

  □ 张晓凌

  文化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自唐以降,以牡丹为题材的诗句不可胜数,千余年来,对于牡丹,诗人似乎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相形之下,着意于牡丹题材的画家则很少,关乎这一题材的画作也远不如诗歌丰富。究其缘由,似与文人画的气质有关。宋元以来,文人画多写荒寒、空旷之境,以明心志,有意避开了牡丹的“富贵气”。尽管也有诸多文人画家如徐熙、青藤、老缶、白石等涉猎牡丹题材,但画作毕竟不多,且多以简澹为尚,醉心于高简清逸的格调。现代花鸟画名家中,惟王雪涛笔下的牡丹以风雅秀润、富贵妍丽著称,惜后继者寥寥。不过,这一传统并未中断,当今亦有天资高迈者,以推陈出新之姿态,开牡丹题材绘画的新格局,王绣便是其中的代表性画家。

  王绣出身于学院,受过严格的写实主义训练。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创作的油画、水彩、水粉作品,其题材广涉人物、风景、静物等,大体上形成了学院主义的品格:结构精谨而形象舒展,图像内实而风格华艳飘荡。如果王绣的创作沿着学院派的逻辑推演下去,毫无疑问会成长为所谓的“主流画家”。然而,到洛阳工作后,王绣的笔锋陡然转向了牡丹题材,是为“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的锦绣景观所折服?还是为“向风尘夸红斗紫 ,撩云托雨。一片冰心,甘冷澹……”的格调所倾心?这令论者颇为踌躇。在许多人看来,执着于牡丹题材对于一个学院派画家而言,无异于一种美学上的历险。然而,正如艺术史上一再上演的戏码一样,任何质疑也无法抗拒热爱的力量。正是热爱,让王绣澹然前行,在牡丹题材绘画领域坚守了50余年,最终,以光辉外著的堂皇风格,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而形成了令世人注目的“王绣现象”。 王绣 春韵 纸本设色 69cm×46cm 1997年

  在历代文人的笔下,牡丹皆为“国色”。唐李商隐有一首以《牡丹》为题的七律诗。其中,“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两句,生动地勾画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而“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两句,则书写出了牡丹色香的富贵之气。丰腴、富贵、堂皇,已将牡丹定型为中国人心目中共同的文化意象。

  王绣经年于牡丹绘事,常寄居于众芳,写诸花间,其收获可谓囊丰箧盈。她不仅谙熟于牡丹的形态,而且深解其意涵与品格。在王绣看来,牡丹题材的绘画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码,在三个层面上构成了其象征性:其一,以“国色”成为国家、民族繁荣之象征;其二,以“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成为高贵之象征;其三,以“一片冰心”“幽人独对”成为人格高洁之象征。以此认知为基础,通过长期的谛视熟察,反复探索,王绣笔下的牡丹逐渐从现实走向理想,以超越性姿态达到了冥求造化之玄理的高度。其画面上,或九蕊真珠,或鹤翎红者,或多叶紫,或牛家黄,皆以沉厚的意涵化生为“天香如绣”的文化品格。

  王绣所创作的牡丹结构饱满、色彩浓郁,整个画面周流着活泼的审美情趣。从其语言与技法体系来看,她融文人画笔墨与水彩技巧为一体,算得上畦径独开。其著笔为皱,运墨为染。用笔浑圆不板,用墨渲染有度。在用色上则大胆汲取民间美术的色彩,妍丽多姿、丰满润泽。在墨色之间,本乎自然,养到功深。《天香秀色》一作以满构图的方式表现牡丹盛开的景象,画中藤黄、胭脂色、石绿与墨色交相辉映,一派春和景明的光色。《国色天香》则运用胭脂、大红、朱砂、藤黄、石青、石绿、银白等色,勾染出春光明媚、牡丹绽放的景象,再以书法用笔写出竹叶、山石、兰草。墨色之间浓淡相宜、干湿得当、雅健华滋,给人以神韵浑化之感。另有一件《蟾精雪魂》,描绘了白牡丹如雪般洁净飘逸的形姿。画家以没骨法绘牡丹花叶,用白色、淡墨晕化出花瓣,用藤黄点出花蕾,再以墨色点染枝叶,其姿态清脱透莹,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空明之美。可见,王绣的牡丹作品在繁丽丰腴之外,别有清雅之趣,细细读之,令人沉醉。

  王绣 天香秀色 纸本设色 69cm×68cm 2007年

  文人画之所以被视为高级画种,就在于它尚气重韵。何为“气韵”?万物生命的实质与神采是也,即所谓“实为形质,虚溢神采”,王绣的牡丹作品正暗合了这一美学意涵。她的作品,无论尺幅大小,皆洋溢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象,弥散出中国艺术所特有的生命精神。锦绣灿烂,暗香初吐间,画面直逼高贵的生命意识。如果说《易·系辞上传》所言的是“生生之谓易”,那么王绣的牡丹便可谓“生生之谓艺”了。老庄以来的中国智者,无不把“生”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来加以思考,如老子说“生生之厚”;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董仲舒云“性者,生之质也”;张横渠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等等。这种对生命的体悟渗透于中国古老文化的根性中,滋养了传统艺术的每一种形态。王绣所创作的或富丽或清雅、或丰腴或飘逸的牡丹作品,在精神层面上都离不开她对生活、对生命的体悟,以及对生命的执着,而这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密码,也是千百年来百姓赖以生存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绣的牡丹可谓之大俗,亦可谓之大雅。正因为大俗大雅,王绣的牡丹作品才充满了民主性,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广泛喜爱。换言之,对生命意识的唤醒与高扬,是王绣牡丹作品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心理基础。

  王绣的作品还引发了另外一个思考:如何估价院体画的当代价值?很显然,王绣的作品汲取了院体画的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两者在美学格调上较为接近,皆注重精微的法度和富丽堂皇的气质。在以往的艺术史写作中,艺术史家大多对院体乃至宫廷绘画极尽贬抑之能事——这当然是一种偏见。中国艺术史的构成,既是笔墨的艺术史,也是重彩的艺术史;既是写意的艺术史,也是写真的艺术史。康有为、鲁迅对此的认知似乎比艺术史家更深刻些,他们对晋唐、两宋以来的院体就极为赞赏,以为院体就实避虚,体现了中国画入世的传统。倘若以此而论,显而易见,王绣的牡丹作品亦具艺术史价值。

  王绣的牡丹创作之所以生成为“天香如绣”的现象,不仅在于作品,还在于她胸次高朗、蓄雄守健的人格,以及她牢笼古今的气魄。或许,她笔下的牡丹就是她人格的写照。■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富贵天香 纸上花开

  Fragrance from Heaven Brings Fortune that Blooms out of Paper

  □ 张建京

  中国绘画中以花卉鸟禽为表现题材的谓之中国花鸟画,而其中以花卉植物为题材的丰富而繁多。披图而幽对,有“四君子”的梅兰竹菊;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有“岁寒三友”的松竹梅;有花中四季的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有玉堂春富贵的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梅花。自古即为丹青圣手笔下常客,寓意美好,寄托情怀。而寓意富贵、人称花魁者当属牡丹。“牡丹富贵至今传,万卉丛中色更妍。岂是此花能富贵,芳名原在万花前。”宋人周敦颐《爱莲说》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历代多有绘牡丹者,风格多样,而今画坛中独以牡丹为中国绘画主要题材的专题创作代表画家当属王绣。

  王绣大学期间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对俄罗斯油画、水彩画的喜爱,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耳濡目染,让她敏感于光影之下色彩的艺术表达。生活在哈尔滨这一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北国冰城,血脉中流淌着对中西方艺术,尤其是绘画的敏感与自觉。同时,在中国画的学习中受到了来自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的影响,对中国花鸟画中的工笔画用心最多。临摹与写生的严格训练使她的中国画造型意识明确而扎实,加之有西画的专业根基,潜移默化中在绘画风格上追求写实性的写意描绘,这一绘画创作理念一直影响至今。

  王绣 春意浓 纸本设色 69cm×46cm 2018年

  中国绘画中的牡丹专题,同中国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一脉而承,突出体现写实范式内的写意精神,在乎物象真实表达中的精神意向。1600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庭院中就栽有“木芍药(牡丹古称)”,而最早出现于中国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便是《洛神赋图》。牡丹绘画写实之中的写意性也由此发韧,至北齐杨子华将牡丹独立成幅,唐代以降中国牡丹绘画逐渐确立为花鸟画的主要题材。而专题描绘,遂开折枝牡丹绘画先河。五代至宋以后,牡丹绘画得到极大的发展,“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中国牡丹绘画在工笔没骨之中、在写实写意之间,延续发展,传承创新,出现了赵昌、赵佶、王渊、钱选、沈周、吕纪、林良、陈淳、徐渭、恽寿平、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于照等诸多名家圣手,创作出工整富丽、清雅文逸、豪迈洒脱等诸多风格特征的中国牡丹绘画样式。

  而当代牡丹专题绘画,在沿袭传统的表现风格的同时,将写生作为牡丹绘画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王绣就是从写生入手,精于观察,着力描绘,而逐步形成典型绘画特点与风格的当代牡丹专题绘画的中国画家。

  王绣自20世纪60年代末,由北国而来,于洛阳五十载,在“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王城公园居住。当时这里是洛阳牡丹栽培、观赏品种最多的地方,每天感受牡丹的早晚变化,细心体察牡丹的风雨阴晴,时时写生,每每思索,在速写、默写、线描中了解牡丹的生长状态与品种风格,观察、提炼、概括,同时结合传统风格中的牡丹绘画的样式与特点,由工笔画入手,于工笔、没骨、写意中反复推敲、仔细揣摩,逐渐形成了赋彩明丽、雅俗共赏、雍容富贵、赏心悦目的王绣牡丹画艺术特征,成为当代重要的中国牡丹绘画的代表画家。

  20世纪80年代初期,王绣的牡丹绘画风格在写生积淀中开始发端,而且入手方法各异,多有涉猎。以工笔画的方式开端,研习牡丹的生长特征与结构,了解牡丹的品种类型而进行概括与归纳,解析复瓣与单瓣的特点与表现,以及木本枝叶表现手法。通过画面构图的聚散经营、疏密安排,从牡丹的物态本身的研究、研习,到笔墨赋彩的客观表达与主观提升。这一时期成为王绣牡丹画艺术特点形成的至关重要的阶段,为今后的风格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数次的锤炼与打磨,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付诸“国色天香”中。这期间,以工笔画的写实性为主的描绘,形成了对牡丹的色彩归纳与花头、花冠形态的总结。以自然之花变化为眼中之花、心中之花、纸上之花,逐步形成了以小写意牡丹绘画为基础的绘画风格的形成。在写实性小写意的画风变化中,尝试通过色与墨、墨与墨、色与色之间的反复对比与协调,大写意、小写意以及工笔手法的转换与尝试,在大写意手法中表现点线面的强烈构成感的实验体会,同时尝试大块色墨花头与长线枝条的对比与主观的风格呈现。在工笔手法中,逐渐表达出清新明丽的赋彩特征与恬淡雅致的色彩特点。在小写意手法中凸显写实中写意的表现方式,体现牡丹富贵雍容的主旨特征。由此,在三种不同手法的转换学习与摹写创作中,成就了满纸富贵气、色墨透清风的典型艺术风格。绘画在传承中自出机杼,绘画在创新中自成一派,厚积而薄发,凝聚着千万毫端与渐入佳境的思变。至20世纪80年代晚期、90年代初期,形成了王绣牡丹画的典型风格图式与审美主体。

  王绣 倾国姿容 纸本设色 69cm×46cm 2009年

  牡丹自古称为富贵花,清代赵世学在《牡丹富贵说》中提道,牡丹有王者之号,冠万花之首,驰四海之名,终且以富贵称之。夫既称呼富贵,拟以清洁之莲,而未合也;律以隐逸之菊,而未宜也。甚矣,富贵之所以独牡丹也。虽历朝历代牡丹绘画风格或野逸或放犷,或清新或工谨,或淡雅或明丽,而富贵气当为首推而被世人所共识。而王绣牡丹画独喻富贵,以富贵之风尚富贵之意态表达“国色天香”之泱泱大气。因此,经年为画的王绣以牡丹为绘事,于诸风格中独标富贵之气,专注于一花卉一气韵,终成风格,富贵天香。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始,90年代生发变化完善,至21世纪日臻提升,佳品频出,至2010年后,绘事高峰,盈尺或巨制,已各具气象,穷尽恢宏精微、富丽堂皇之风姿。誉满海之内外,影响甚广至远。

  纵观王绣牡丹绘画的风格形成,首先是早期在哈尔滨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求学期间,以及青年时代滋养影响于北国时尚之城哈尔滨,作为女画家特有的洞察与敏感,使她在艺术上有着明显的天赋与慧质。而定居洛阳的机缘真正成就了这位关东女,以细腻的女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色墨凝结数十年的苦诣丹青,在中国花鸟画特有的折枝花卉——牡丹的表现方式中独领风采、独树一帜。

  以小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在色彩的描绘中颇有心得,同时受水彩画、油画的影响。观其作品如霞如彩,明丽而雅致,以形赋彩,以形明暗,依形而寓富贵,依形而显神采。在不同花冠、花苞、枝叶的布局经营中,深浅相宜,色彩自然,光彩显见。去牡丹绘画易俗之时弊,独开新河。尤其要提及的是牡丹绘画,画花容易画叶难,王绣牡丹枝叶的描绘,亦为新法,在三杈九顶之普遍了解的基础规律上,以大写意的笔法,披毫而出,或墨或色,以衬花头,且叶之深浅丰富、老嫩分别、层次鲜明,如朝雾如暮雨。加之或墨色或胭脂的自然勾勒,线条疏密有度,与花冠相映生辉、浑然欲滴、出奇出彩的枝叶方法,与花冠、花苞相互映衬,盈尺大气象,纸素有精神。而至于整幅构图更加变化多样,或横幅巨幛,或竖幅中堂,或尺幅小品,或典雅扇面,得心应手,生发多变,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尽得灿烂富贵华美之气象。凌空入势的枝条,交错出锋,花苞凝脂,线面对比,提振整幅画图。于工笔意态之小写意花冠,于大写意笔法之挥洒枝叶,满纸明快堂皇,色彩典雅鲜明,色墨交融而明暗得当。花冠亦大亦小,观见富贵气象,枝叶或疏或聚,但得笔墨畅怀。

  王绣 春满乾坤 纸本设色 180cm×97cm 2004年

  王绣的中国牡丹绘画,以清新明丽、雅俗共赏、彩韵悦目的小写意风格为创作主旨,以富贵之气弥漫画幅之间,深入研习历代牡丹绘画之精髓。其画法既传承于古代传统工笔画牡丹与小写意牡丹的表现方法之间,又接受了欧洲油画,尤其是俄罗斯水彩画的深厚影响,成为诸家喜欢与赏心的洛阳牡丹画派的典型风格而独标史册并影响深远。

  一幅幅画作之中,洛阳红、姚黄、二乔、魏紫、豆绿、赵粉、夜光白等经典洛阳牡丹品种,在王绣笔下,深浅交错、色墨交融、高低变化、丰富明丽,呈现出花王天香的雍容华贵、富贵吉祥。枝叶繁茂,虚实得当,空间分明,掩映于花冠之间,显示出国色风姿的大度仪容。在王绣的笔下,嫩芽吐蕊尽显芳姿,花开锦绣,一派春光;群芳争艳独有风格,国色天香,富贵呈祥。因一种花而得天地之灵气,因一种花而得富贵春风,因一种花而得气韵翰墨,因一种花而享誉河洛、名播四海。洛阳因为王绣而更加出彩,王绣也因为洛阳而人生无憾,春风无限。一座城、一种花、一个人,在茫茫河洛厚土间,相得益彰,溢彩盛世。■

  (作者系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洛阳美术馆馆长)

  天香如绣——东方艺术的形神雅韵

  Natural Fragrance Like Embroidery ——The Elegant Charm of Eastern Art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在工作之余,王绣倾注大量心血于牡丹绘画技法和表现力上,开创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之路。王绣从事艺术、文博工作的60年,也是中国现当代美术与文博事业快速发展的60年。她的经历,可以说是现当代美术与博物馆发展史上难得的标本,从她的个人经历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强大、社会发展、文艺繁荣等方面的进步。

  陈钰铭(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我认为,真正把牡丹画得雅俗共赏、艳而不俗、俗而有品的是近现代牡丹画大家王雪涛。而王绣的牡丹深受王雪涛的影响,她凭借地域之便,善于观察、勤于写生,最终形成自己朴素端庄、清新典雅、变幻多姿而又生动灿烂的个人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洛阳选择了牡丹,是牡丹选择了王绣。

  孔紫(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王绣是洛阳新牡丹画派的创始人,她的牡丹画以中国工笔牡丹画入手,深入学习历代写意牡丹画的精髓。其画法既传承于古代传统的工笔及写意牡丹画的表现方法,又接受了欧洲油画与俄罗斯水彩画的深厚影响,加以常年写生创作,置身牡丹丛中,丹青雅韵,逐渐形成了其牡丹绘画设色典雅明快、构图饱满清新的特点。

  笔墨当随时代,时代也在呼唤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改革开放的大潮,使洛阳牡丹文化、牡丹主题绘画涅槃新生,焕发了活力。王绣把握时代脉搏,开创洛阳新牡丹画派,引领时代风气,成为洛阳新的名片和文化符号。

  王绣 春融 纸本设色 70cm×36cm 2016年

  刘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绣就是引领洛阳画坛发展的重要画家之一。她的创作使牡丹题材画作品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在她的带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洛阳牡丹画样式和队伍庞大的牡丹画家群体,甚至带动地方形成牡丹画产业,而王绣也成为洛阳的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

  杨仁恺(书画鉴赏家):我国历代绘牡丹画家享名虽多,但创新者寥寥,今王绣所写牡丹,敷色鲜艳,层次透明,尤为难得。

  钱大礼(艺术家):我喜欢王绣的牡丹绘画。她的作品以墨衬色、以远衬动、以静衬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技术娴熟、笔墨清秀。然而成就“王绣牡丹”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在于她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态度,她对于艺术表现的审美倾向,更重要的理念在于她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

  何水法(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绣在中国花鸟画坛笔耕60余年,以画牡丹为最。她因长期生活在古都洛阳,静心细察,故一花一叶皆了然于胸,丘壑内营,独出机杼。其画笔清新,秀美无比,在深厚传统中开创了当代中国花鸟画坛兼工带写牡丹画创作之新路,实乃巾帼不让须眉也!

  王绣 白花淡泊无人爱 纸本设色 69cm×69cm 2007年

  霍春阳(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绣的牡丹画选材精当,构图精巧,色彩富丽,寓意深长,足见其画外功夫非同一般。60年从艺,为她沉淀了稳健豪迈的气质,这些气质也融入了作品之中。

  陈永锵(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当今天下,花鸟画名家众多,然仅以牡丹为主题,做城市之文化名片,仅王绣一人而已。她的画兼蓄中国水墨和西洋水彩技法之长,虚实相生、层次丰富、设色典雅,善于表现国画华贵典雅的气质,令人赞叹。

  拿吉(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馆长):我也是将花卉作为自己的艺术主题来进行创作的。尽管我是用油画的方式表现,造型与技法有不同,但是对自然、对美的感受是相通的。艺术家热爱自然、感受自然、将自然转化为心语和审美,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王绣 二桃杀三士图 摹绘 1979年

  安娜里娜(瑞典东亚艺术博物馆艺术理论家):画家王绣用她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情怀,表达了东方艺术的形神雅致。她将牡丹赋予了人文精神。我喜欢她《国色浓香》那翡翠般迷人的色彩,别致清新,极具现代意识,又具有东方之韵。

  莫马(泰国王子大学教授):王绣是将中西艺术结合得最完美的花鸟画家,她是将雅与俗高度融合的优秀当代艺术家。西方艺术注重视觉的实境,中国艺术注重笔墨的意境,她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读她的作品意境如受之眼而游于心,澄怀忘虑,物我交融,得之于感悟;象与意统一,情与景统一,静动交融,热切感性,借物化境,达到了艺术的最佳境界。

  洛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绣的绘画是空间视觉的呈现,图式的静态,凝聚了艺术家对自然与生活瞬间的景象和镜像的追求,通过艺术的手段抒发艺术家的感情与思想。王绣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是受到人们普遍尊敬与爱戴的艺术家。

  王绣 墨韵 纸本设色 65cm×33cm 2016年

  朱国才(《美术报》原总编辑):绘画名家也各有一绝,郑板桥画竹、金农画梅、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黄永玉画荷、王绣因画牡丹而独步画坛。王绣笔下的牡丹注重色调,尤其注重牡丹的整体的气势,色彩强烈浓重,记述牡丹在春季、雨季、阳光等不同氛围、空间、情景中的变化和种种感受。

  自画牡丹第一人杨子华之后,历代画家都有牡丹名作传世,边鸾、黄筌、徐熙、徐崇嗣、王渊、钱选、沈周、恽南田,近现代有张大千、王雪涛、唐云等,都以善画牡丹著称。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表现这些花枝叶瓣时,造型、笔墨色调都有不同的突破。因为牡丹好看不好画,画牡丹不易是花鸟画家们都明白、知道的。但是在王绣笔下的牡丹可谓是当代第一,这不仅源于她生活在牡丹之都,更在于她对于牡丹之情,我称王绣是当代中国牡丹绘画之王后。

  董高生(作家、民俗学专家):王绣以中国传统的笔墨形式,兼容西洋画的艺术手法,成功地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缘于深厚的素描功底和女性特有的柔媚。她笔下的牡丹作品构图空灵、色彩富丽、气韵生动、宛若天光。

  谢赫在绘声绘色画六法中首先提到的是“气韵生动”,而花鸟画真正达到气韵生动谈何容易。王绣却能以特有的灵性和悟性,赋予花鸟以勃勃生机,有势、活脱、灵动、蕴含生意,可谓得花木真魂真气,临风有神,悄然生姿,正如黄宾虹所言:“参乎造化,妙合自然。”

  王晓鸽(“在洛阳”出品人):人品成就艺品,她才一直在牡丹艺术的殿堂里总领群芳,花居香魁;所画皆随心,在她的纸上,已盛开过万次的牡丹至今依然绽放得灼灼璀璨,以华枝春满的丹青国色,给人以心香无限。■

  王绣艺术年表

  Chronology

  20世纪

  40年代

  ●1942年5月2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60年代

  ●1962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现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传统工笔画,接受正规的美术基础训练。

  ●1968年8月,毕业分配至洛阳市文化局龙门石窟保管所工作。

  ●1969年在王城公园第一次见到盛开的牡丹花,从此与牡丹结下不解之缘。

  在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门口

  王绣 尼古拉教堂 纸本设色

  26cm×24cm 1962年

  王绣 丁香花 水彩

  26cm×20cm 1965年

  70年代

  ●1971年调入洛阳博物馆工作。

  ●1976年参与发掘西汉卜千秋壁画墓临摹壁画工作,历时两个月。

  1974年全家在龙门石窟合影

  80年代

  ●1984年任洛阳博物馆副馆长。

  ●1985年4月,在洛阳博物馆首次举办个人牡丹画展,展出作品50余幅。

  ●1986年在新加坡举办“王绣牡丹画展”,作品被新加坡博物馆收藏。

  ●1987年作品被日本冈山市政府收藏,至今陈列在冈山市政府大厅。

  为画牡丹住在公园写生

  90年代

  ●1990年任洛阳博物馆馆长。

  ●1992年,牡丹画作品被原文化部选送至泰国王宫淡浮院收藏,现陈列在王宫淡浮院的陈列厅。应日本福岛县须贺川市立博物馆邀请,在福岛举办“王绣牡丹画展”。当选洛阳市第四届美术家协会主席。

  ●1994年,牡丹画作品被法国图尔市市长收藏。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牡丹画作品《艳冠群芳》。评为一级美术师。

  ●1995年当选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写意牡丹画作分别被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副总理吴作栋收藏。

  21世纪

  00年代

  ●2001年牡丹画作品被香港特首董建华收藏。

  ●2007年应日本东京书友社邀请,举办“中国牡丹巨匠王绣个展”,工笔牡丹作品《紫艳芳香》被须贺川市政府收藏。10月,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为首都新机场创作巨幅牡丹画作品,陈列于贵宾楼元首厅。

  ●2008年作品《春来谁作韶华主》被日本须贺川市博物馆收藏。

  10年代

  ●2011年在洛阳博物馆退休,被中共洛阳市委组织部聘为终身名誉馆长。

  ●2013年1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月,“王绣牡丹艺术馆”在洛阳博物馆二楼开馆,展出37幅牡丹画作品及6件牡丹青花瓷。

  ●2014年,参加“中国梦·翰墨情”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展。率团赴日本参加中日友好协会文化交流活动。

  ●2016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尽快以法律形式确立牡丹为国花”的建议。

  ●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日本书友社会长邀请,赴日本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019年受聘为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巨幅牡丹画作品被河南省政协收藏陈列。应邀出席在东京美术馆举办的日本国际水墨艺术展,并展出牡丹画作品。

  20年代

  ●2021年受聘为第七届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应上海市政府邀请,为上海世界会客厅创作作品一幅。与文柳川、张建京合作,为牡丹博物馆创作丈八牡丹画作品《盛世花开》。编撰图书《王绣画集》《天香如绣——王绣艺文六十载》。

  ●2022年被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聘为研究员。

  《中国美术报》时代人物封底

  由《中国美术报》和洛阳博物馆、洛阳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美术报》边游边学——相约风华洛阳”牡丹写生活动,正在火热报名中。详情点击链接》边游边学 | 繁花四月,神都洛阳等你来……

  来源:中国美术报。(声明:此文不代表大河艺术网观点。“大河艺术网”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编辑:方小远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