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艺术家

网上展厅 作品集 相关报道

艺术家简介

李振,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教育艺委会副主任。

原野上的诗 ——《春天的序曲》创作谈

大河艺术网 2022-11-23 00:11:21

  文/李振

中原地带自古是以农耕闻名的,特别是豫东,原野辽阔,一马平川,农民朴实而勤劳。千百年来,他们的生活平实而欢乐,除非饥荒和战乱,他们守着自己的宅子和田地,春种秋收。入了冬,人就闲了下来,民间艺人三两一伙儿,带着家伙什儿,走村串镇。夜色下来的时候,村边地头,支个场子,打着鼓点,人群便从四处聚拢过来。须臾,村子上空便弥漫起艺人嘶哑的腔调,声声入耳的是朝代兴衰或者西厢情深,混杂在这腔调里的还有旱烟的辛辣、嘈杂的乡音以及偶尔的狗吠……

  这就是我的原乡,我在豫东的村庄里生活了二十年,灵魂和血液早就被乡情浸透,所有根深蒂固的习惯都离不开这片原野。

  在宝丰县城南,有一个特殊的庙会,据说传了千年不散,人称“马街书会”,每年正月十三,全国数千名民间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此,在几百亩的麦田里亮书献艺,趋而观之者数十万人,热闹非凡。

  我从零六年开始去马街采风,一直延续至今。每回站在原野上,听着琴声和吟唱,内心都会被深深地触动。社会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巨变,每个人的生活都被挟裹在这变革的洪流中前行。原野里的春种秋收在大机械的轰鸣中变得简单而快捷,大部分人涌进城市,留守成了每个村庄的特殊风景。村庄没有了忙闲季,冬天没有了人群,艺人们的腔调和琴声跟留守的老人一样,寂寞地被尘世遗忘在了古老的街巷。

  今天麦田上的马街书会也渐渐地失去了写书(祭祀、婚丧等习俗邀约艺人)的实用功能。但每年仍有近千名民间艺人来到这片麦田,拉起弦子对天吟唱。

《春天的序曲》局部

  我真切地观察过每一个艺人,在他们身边,人群熙攘,声浪鼎沸,高音喇叭响的震天,淹没了他们的喉咙和弦子。他们却如置身静室一般,不苟地拉着琴弦,忘情地嘶哑吟唱,闭着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渐渐明白,艺人们的琴声和吟唱似乎不是给他人听的,而是他们借助这琴声和吟唱宣泄着自己内心的苦乐,这片麦田,是他们灵魂独舞的舞台,他们要把积攒了一年的情绪完全自由地表达出来。如果一定要有诉说对象,那这对象一定是天、是地,是耳畔呼啸而过的北风!

  我被这样的认知深深地感染,我想要表达艺人们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外在的喧嚣无关,只属于他们自己。在这片麦田里,他们吟唱的是一首浪漫的、写给自己内心的诗篇。

  脑海里,画面渐渐成形,我把在马街书会上拍的所有艺人的照片都找了出来,一张一张仔细翻看,从每个人的唇角眉梢,从每一道皱纹的沟壑里,用心感受和找寻诗意的浪漫与宣泄的快意。

  在创作中,我对艺人的面部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从素描稿开始,尽量写实,尽量深入,尽可能的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呈现他们的精神境界——他们不是表演,而是深情地诉说。人物身上,用粗黑的墨线勾勒,营造一种质朴的、粗砺的生活印记。两者并置于画面,不仅是一种表达形式上的对比,更折射出生活之窘与精神之悦的巨大反差。

《春天的序曲》

  这张作品,我抛弃了自己常用的全景式构图。总感觉大场景的构图更偏重于叙事性的表达,会使画面倾向于民俗风情的描绘,却难于表达艺人们精神层面的诗意。我最终采取了突破透视限制的、平面化的两段式构图:画面左边表现艺人们忘情的弦歌,画面右边画了几棵苍老的和年轻的树,上空一只黑鸟,穿云飞掠。这些符号化的物象无关真实场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与诗意主题相关的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表达。

  虽然画面兼具象征和浪漫的因素,我还是要把这幅作品归结于现实主义,因为现实主义具备批判性。古老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当前剧变的社会不会无隙兼容与同步:具原乡精神的现代人一边参与着新时代的建设,一边找寻着母乳时代就形成的精神旧居。这是一对略显尴尬的矛盾。有些东西注定会被时代抛弃,或者以另外一种方式存留。

  在我内心,始终愿意相信:东风会吹,原野会绿,鸟儿鸣唱,春天会来!

  创作手稿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局部四

局部五

局部六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