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姜宝平,男,汉族,1968年生,河南省太康县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
陶情炼艺花自香
文/张 海
陈丹青曾说自己“闷骚”,意思是,他整天写文章,到处演讲,接受访谈,忙得不可开交,完全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于是,有人批评说,作为一个画家,首先得画画。陈丹青解释说,“公知”只是外在的一面,他是“闷骚”型的,暗自画了很多画。与之相似,宝平也属于“闷骚”。他在书协工作多年,勤奋踏实,跟着各位领导、老师,历练得成熟、稳健,做事有板有眼,有分有寸。协调、服务的工作,接二连三,没有清闲过,真成了“公仆”。但背地里,又狠下功夫临帖、创作。他的书法与他的为人、工作风格一样,不张扬,不求一鸣惊人,只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时日既久,面目清晰了、内涵丰富了、风格突显了,渐渐被书坛接受、认可、赞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优秀的青年书法家之一,可以说是功到自然成,顺理成章。
宝平的书法创作,较好地处理了博与约、杂多与统一的关系。
所谓博与约,指宝平五体皆有涉猎,而以行书为主攻方向。虽然与宝平很熟悉,但过去只是零星地见他的作品,而且主要是行书。前几年,宝平与几个青年书法家联合办了一个展览,除了常见的行书外,还拿出了楷书和章草。宝平的楷书,主要学习褚遂良,我看了很亲切。其实,褚遂良本来也是碑派书法家,后来又转学王羲之,碑帖兼融,所以他既能平正严谨,又笔致多变,后世书法家,包括颜真卿、米芾在内,都是学褚起家的。褚遂良被称为“广大教化主”,是有道理的。宝平楷书学褚,对他书法的整体风貌,起着基调的作用。宝平的章草写得应规入矩,文质彬彬。章草是建立在隶书基础上的草体,古味浓郁,同时也是今草、行书乃至楷书的源头。行草书如果不吸收章草的因素,就会显得浅近,如果吸收章草的因素,就会显得古雅。这是我的学书体会,也是被历代大家的实践证明过了的。后来我还看到过宝平的隶书作品。隶书不是他的主攻方向,他下的功夫不算深,但也能较好地把握基本笔法、结构,而且体现了一定的汉隶精神。近年来,帖学盛行,我自己的创作,算是以碑为主的,但也同时学帖,吸收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技术手段。但是,我在不同的场合也说过,不论你以什么书体为主攻方向,都应学点篆隶,篆隶书是书法精神的源头,也是技法的源头,我们必须溯源篆隶,并融入当代审美,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宝平在博这一方面,下的功夫不少,这为他专擅行书,打下了基础。同时,他能够把各种书体统一在一个风格体系内,保持着清爽矫健的风格。
宝平的行书,以米芾、王铎为基础。与专学一家一体,常常会出现单调的情况不同,他博涉多优,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即使在行书一体之内,宝平也有多角度的探索和多种有意识的调整。宝平的日常工作,要与很多老师、朋友接触,学到了许多东西,奠定了创作基础。在用笔上,他以中锋为主,裹锋涩进,入纸三分。虽然帖派讲究中侧互见,即中即侧,但在大尺幅、大字作品中,如果过多地运用侧锋,就会娇娆有余而骨力不足。宝平以中锋为主的同时,还较多地使用了提按衄挫,水乳交融地结合了碑帖之长。在结构上,他虽然立足于米芾、王铎,但因多用平正之势,减弱了米芾、王铎的跳踯动荡之感。另外,他有意识地采用类似于颜体的中宫宽阔的结字方法,使字的体势更加堂堂正正,不局促、不扭捏。在章法上,他也不做过多的经营,从而,宝平的行书,传达的是中正、平和、清隽、矫健的审美意境。他的作品在法度的约束内纵情挥洒。他能守得住,不追时尚,不耍小聪明,而逐渐丰富作品的内涵,即不断丰富作品的技术因素和精神内蕴,这种不自欺、不欺人的创作态度,终究也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赏。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宝平不追时尚,但他很留心当代行草书创作前沿的。特别是对一些创作新锐的关注,有时宝平注意他们、研究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多大名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中青年书法家,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宝平的眼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凡是优秀的东西,都可以拿来我用。
所以,我认为宝平的创作态度,可以归纳为“谦逊、明智、勤勉、务实”几个关健词。宝平毕竟还年轻,要走的路还很漫长。我建议宝平以后不仅要继续努力临习、创作,也要涉猎书法理论和相关的文史领域。书法家不一定是理论家,但要成为大家,必须有书学理论作支撑。即使书法创作本身,也要进一步丰富深化,创作中既要注意整体,而各个环节也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做到“法备意足”。持之以恒,一定会攀得更高,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