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化建国,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1958年11月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骚动的池塘》创作心境解读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正如胡适的《四十自述》呈现的是对自我的观照与反思,而弁宗三的《五十自述》呈现的则是对生命与宇宙相联的感悟和追问。可以说,人只有到了知天命的时节,他的作品才氤氲着淡定人生的自得和自信。文学家、哲学家如此,艺术家化建国也不例外。
认识化建国的人,大多为其风采魅力深为折服,此君既有北方汉子的豪迈宽厚,又有南方文士的温和儒雅。对传统艺术广泛涉猎,对当代艺术见解独到,视野非常开阔,不囿一时一隅。这也注定化建国难成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痴迷于艺术的他,深知成功的意义就在于超越自己,在绘画中不断审视自我并不懈探索,时常夜色已深仍陶醉于水与墨的交融之中。尤其是情绪起伏之时,或灵感闪现之时,他更是将自己也融于了水墨之中。
在这样一个诗意的秋天,步入了天命之年的化建国,忽然有了一些“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的怅然,“当时明月,依依素影”的留恋,“骤雨打新荷,涟漪漫塘阁”的骚动,“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这些复杂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令他有些按捺不住。于是,挥毫泼墨,直抒胸臆,为我们带来了《骚动的池塘》系列作品。
刚看到《骚动的池塘之一》时,我就很喜欢,这画面让我想起了宋人吴惟信的两句诗:“湿了荷花雨便休,晚风归柳淡于秋。”在告别了二十岁的激情、三十岁的执着、四十岁的豪迈,进入了天命之年后,感受生命的蕴蓄与耗散,雷雨之动荡满盈,有些疲倦了,有些怅然若失。然而,从外而内观照自己,再由内而外感悟万物,发觉生命由游离而归于自己,复归平淡之本意,又不禁释怀而笑。
在《骚动的池塘之三》、《骚动的池塘之四》、《骚动的池塘之六》中同样流露着这样的意蕴。往画中望去,满塘的残荷参差不齐,一片萧瑟,然而这些残荷却能让你感受到一种重生的渴望与喜悦,它们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展望着属于自己的下一个美丽的夏天,充满了力量之美。太阳在迷蒙的晨雾中渐渐升起,池塘可以看得更清晰了,透过叶与叶的缝隙,似乎可以窥见这池塘的秘密了,尽管不见鸟踪、不闻蛙鸣,却有着成群的蝌蚪在奋力争游,这些秋天的蝌蚪令人颇感惊奇,它们更像是一串跳动的音符,演奏着内心深处的生命乐章。看着,想着,自己心中也忽然也有一种难言的骚动。
从画中的意蕴来看,化建国似乎是一个传统型的文人画家。但是,从画中不拘一格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来看,他又显得很“当代”、很“前卫”。化建国对水墨形式语言的锤炼,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也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胆量。用笔虽愈来愈简,语言却愈来愈纯,富含着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及对点、线、面组合方式的唯美追求。
化建国也很注重绘画的布局,他说:“现代一些画家尽管也讲究用笔墨去突出画面的博大、禅意和空灵。但不注重构图,脱离了绘画的属性。”粗略而言,他常用的有气势布局和美感布局两种手法,兼而用之,营造出了唯美而富有意蕴的画面视觉效果。如《骚动的池塘之二》、《骚动的池塘之五》、《骚动的池塘之七》,布局险峻略有倾斜之势,疏离中透出内在的张力,左右穿插、奔腾飞舞,有龙蛇失其夭矫之概。
漫步于《骚动的池塘》边沿,我们除了陶醉于优美的风景,还能与画家本人进行精神交流。这个已至天命之年的人,依然保留着几许童心、狂想、激情,但更多的是充满自信与自得的淡定。这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他在绘画中的追求。这样的创作心境,使他的画面润泽而清穆,透出一种笑看风起云涌的乐观豁达,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与理想,远离了当下艺坛中泥古不化的陈腐气息和商业炒作的铜臭之味。